第六次牛市
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至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涨幅514%。
2005年5月,不亚于本钱商场再造的股权分置变革破冰,打响了进步上市公司质量、券商综合办理、证券法制建设等一系列变革的发令枪。
股权分置变革是我国证券商场开展史上的大事,它必定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开展,从短期看,经过施行股权分置变革,有利于下降股票的PE、PB等估值水平,有利于进步出资需求。从中长时间看,客观上跟着部分非流转股能够逐步上市流转,将添加商场的供应压力,不利于股市的上涨。可是假如动态来看,跟着股市的转暖,新增的流转市值则能够满意出资者的活动性需求。而股权分置变革的深层次影响更在于为完善公司办理结构打扫妨碍,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进步,流转股东和非流转股东的利益一致性使上市公司大股东有动力将优质财物注入、进步上市公司盈余才能。因而,股权分置变革与股市的联系构成了良性互动的联系。
2005年4月29日,我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变革试点有关问题的告诉》,依照“统一组织、涣散决议计划”的工作思路和“试点先行、和谐推进、分步处理”的操作过程,正式发动股权分置变革试点。“五一”节刚过,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等4家企业即被确认为第一批股权分置变革试点公司。股权分置变革在争辩中起航,争辩声打乱着本不安稳的商场预期。就在证监会宣告发动第二批试点后不久,6月6日上午11点03分,上证指数跌破千点,最低探至998.23点,创下8年多商场的新低。商场检测着决议计划层的勇气与才智,安稳名列前茅,变革必定要在商场安稳的根底上有序推进。紧接着,下调股息红利税,答应控股股东增持流转股等一系列利好方针接二连三。在出台的这一系列利好方针中,已不再是证监会一家的独唱,其触及的办理部门包含央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证监会等国务院相关部委。开工没有回头箭,合力助推证券商场走出窘境已是一项重要战略决议计划,这显着向商场传达出一个非常活跃的方针信号。
2005年07月13日,办理层推出的一系列方针“组合拳”中,有一招特别有目共睹:依据企业自主出资的相关规则,将撤销政府对国有企业出资股市的限制性规则。在此之前,国企入市阅历两起两落,以往伴跟着国企入市弛禁,每次股市都会呈现一波大牛市,此次国有资金入市从头“开闸放行”,更新了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观念,从增持控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开端,使大型企业集团的资金在危险可控的前提下重回股市,对股市资金面和心思面将构成活跃作用。
2006年1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施行,撤销了本来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财物控股的企业不得炒作上市生意的股票”禁令,规则“国有企业和国有财物控股的企业生意上市生意的股票,有必要恪守国家有关规则”。这实践大将国有企业和国有财物控股的企业是否答应生意股票的问题,留给国资监管组织确认。别的,这一修正也被商场认为是给国企资金入市松绑的信号。2006年11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出告诉,要求中心企业标准股票出资事务的运作和办理,树立专门组织进行专业化操作,严峻制止以个人名义或个人账户生意股票;整理和标准托付理财事务,对托付组织运营情况现已恶化或存在恶化痕迹的,要活跃采纳办法进行财物保全或追收。国资委对央企股票出资情绪呈现奇妙改变,从原先的全面整理改变为着重标准。此前一向不很起眼的大型国企股市出资力度逐步加大,这些经过财政公司或出资公司等介入股市的资金,成为股市一支不容小看的新军。与股改简直同步进行的是汇改,2005年7月21日当晚7点,央行宣告人民币汇率准则不再钉住美元,而是以商场供求为根底、参阅一篮子钱银进行调理、有办理的浮动汇率准则。从此人民币离别长达10年的“固定汇率体系,进入了有办理的浮动汇率准则,并确认了人民币汇率的商场化取向。在“股改”和“汇改”的“双改”驱动下,A股成为全球最引人瞩目的商场。
从宏观经济的视点来看,05年到07年国内经济接连了之前的高速添加,GDP增速和上市公司盈余增速在07年达到了这一轮经济周期的高峰。阅历了多年的经济添加,我国居民财富得到很大堆集,反映为居民储蓄规划的继续添加,一起,在低利率的商场环境下,钱银的活动性非常足够,表现为M1、M2的高添加率,以及在人民币增值的布景下带来的世界热钱的继续流入。在这种情况下,活动性过剩必定推进出资品财物价格的上涨。关于A股商场来讲,既有上市公司业绩改进带来的出资价值驱动,又有旺盛出资资金的需求支撑,因而继续时期较长的一轮牛市的周期中。在活动性众多的推进下,一路高歌猛进,财富效应开端闪现,A股史上最大规划的储蓄大搬迁演出,直到股指于2007年10月16日创出6124点的前史高点。我国参加WTO之后,参加世界分工程度加深,国内关于资源品的巨大需求不断推升大宗产品的价格,使得该板块成为牛市最大的受益者;一起央企的财物注入、全体上市,券商的借壳上市等都演出了一个个股市神话。
第六次熊市
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到2008年的10月28日的1664.93点,跌幅73%。
在商场继续上行的过程中,估值过高的泡沫危险现已在堆集,宏观调控的方针开端向限制通胀、按捺财物价格泡沫的方向改变,而商场的一些负面要素也开端呈现,比方高企的生意税负、限售解禁股的扩容压力。这些要素的堆集使商场游走在泡沫溃散的边际,只是在活动性仍然充分的支撑之下,牵强坚持短期强势。在07年的“5.30”之前,资金推进型的特征体现在一些缺少基本面支撑的中小市值个股的炒作上,当印花税上调刺穿了小盘股的泡沫之后,活动性便涌向了基金,从而形成了蓝筹股的泡沫。一起超级大盘股的发行上市正在吞噬着商场的活动性,并且限售股的解禁也开端初露端倪,商场的供求联系正在产生耳濡目染的改变。
07年1月2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全国国资工作会议上,严峻表明,关于国有企业炒股,应该高度防患危险。他一起表明,国资委将树立一套盯梢体系,对进入股票商场的国企本钱进行监控。相同的,在2007年初期社保关于股市泡沫开端忧虑,传达出的信号是不看好股市后期走势。这意味着把握商场话语权的干流出资人开端淡出商场。
宏观经济层面上,我国参加WTO之后,参加世界分工的程度深化,这加大了国内对资源的需求,推进了大宗产品价格的上涨。随后形成通胀高企,原材料本钱压力不断吞噬着企业的赢利空间,一起出资收益对赢利的奉献逐渐成为担负,上市公司的赢利高添加的局势很难坚持。办理层为了坚持经济的平稳添加,操控通货膨胀,调控方针的方向在向紧缩挨近。2007年12月5日举行的中心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避免经济添加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显着通货膨胀”。从曩昔提出的“避免经济添加由偏快转为过热”一个“避免”到两个“避免”。一起明确提出,施行稳健的财政方针和从紧的钱银方针。已施行10年之久的“稳健的钱银方针”调整为“从紧的钱银方针”。方针的累计效应收紧了商场的活动性,在频频进步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之后,商场终究不堪重负。
从6000点跌落到3000点的阶段,能够理解为商场要素形成的跌落,主要是高估值、限售股解禁压力、生意本钱高;从3000点开端的跌落,更多的是来自经济要素,最主要的是跟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晋级,经济下行的危险进一步增大,世界各国疲弱的经济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出资人关于经济减速的一致,实体经济的周期调整加大了出资人的失望预期,商场的活动性危险会集开释扩大了经济下滑的影响程度,致使商场在短期内快速继续跌落。
在商场继续下行后,办理层开端对商场进行方针上的扶持,2008年4月24日,下降了印花税,形成了短期的井喷行情,可是在经济的下行周期益发明亮之后,加上5.12汶川地震的产生,进一步加大了出资人关于企业盈余下滑的忧虑,这种忧虑终究反映为商场的继续跌落。为了避免经济呈现大副下滑,中心决议计划层在08年8月将“避免经济添加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显着通货膨胀”,调整为“坚持经济平稳较
快开展、操控物价过快上涨”。在我国经济有所降温的布景下,宏观调控的使命和手法及时、灵敏地予以调整,显现了中心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驾御愈加老练和自傲。宏观调控方针的基调落到了“保添加”之上,一方面反映出经济增速下滑的严峻形势,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层期望经过坚持经济的安稳来完成本钱商场的平稳运转。之后,一系列的方针组合拳纷繁出台。从2008年9月19日出台印花税单边征收、汇金公司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国资委支撑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三大利好;到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决议实施活跃的财政方针和适度宽松的钱银方针,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添加的十项办法。“国十条”方针力度之大,触及规划之广,都是规划空前的,在方针的继续影响下,出资人的失望预期有所好转,接连降息形成的累积效应使商场的活动性逐渐复苏,这些要素使商场启稳反弹。可是在实体经济呈现显着的景气上升之前,商场还不具有脱节熊市、进入新一轮牛市的条件。与此一起,咱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商场上存在着很多的股价跌破净财物的股票,这或许预示着咱们的商场经过了继续跌落之后,正在进入长时间出资价值出现的阶段。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