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29日,ST鞍一工因比年亏本根深蒂固,带着ST公司所特有的疲乏与无法走完了一段苦涩的进程后,称终将被暂停上市。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鞍山一工苦熬八年终究都无力回天st鞍一工;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其时雄居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职业第一的企业沦完工今日这种境地st鞍一工;又是什么原因使之重组计划和办法再三幻灭、流产。ST鞍一工正孤单远去的布景留给咱们一连串的问号和深深的考虑。

"保壳"从上市开端

回望前史,鞍山一工从上市起就走上了保壳之路,公司主营事务因商场原因和国有企业上市后遗症所构成的后果从上市当年就开端比年急速下滑,到1996年,已亏本四千多万元,尽管1998年依托鞍山市政府1718.3万元的补助收入完成微盈,暂时逃过"PT"处理,但1999年和2000年,公司再度身陷比年亏本退市的绝地。2001年被逼走出终究一步棋,既引起商场议论纷纷的"土地换资金"保牌计划,但也以失利告终,并导致公司直接面对暂停上市。

据原企业资深人士的观念,鞍山一工最佳的财物重组机遇是1997年和1998两个年度,这个时期的商场环境对运营成绩欠安、主业发展前景暗淡的亏本上市公司进行财物结构、产业结构从头调整组合的机遇和条件十分合适。在人多粥少的额度制布景下,在很多有实力却未能进入资本商场的公司眼中,"壳"资源显得尤为宝贵。"600813"这个股票代码,是鞍山一工手中最重的筹码。而这时,鞍山一工的产业结构正处于勃发新机的辽工集团年代,公司联合省内十余家相关企业组建了辽宁工程机械集团,这在某种意义看,鞍山一工因此而扩展延伸了企业的职业优势,但一起因为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各企业各自为营,很难在商场利益上协调一致,然后分散了鞍山一工的注意力。尽管1998年公司痛下杀手剥离了厂内铸钢、铸铁、轧钢等财物,以及对医院、幼儿园等辅佐运营财物部分进行了彻底拍卖剥离,但沉重的前史包袱所留下的后遗症却固执地压在鞍山一工越来越弱的身上。使之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有例为证,最初鞍山一工上市所征集的戋戋2个亿资金刚一到帐,就被银行方面拿走六、七千万,用于归还公司所吞并那几家公司的陈年借款。在这些晦气的条件下,鞍山一工为摆脱困境所活跃寻求规划的重组计划,虽不尽完美,却是其时活跃可行的最好出路。这便是公司于1996至1997年与山东文登电缆厂财物置换的重组计划和1998年与本溪北台钢铁厂的重组计划。在后期徐工集团为完善企业产业结构,也向鞍山一工伸出橄榄枝,买壳意向显着,但都因各种原因终究告吹。

重组没有主心骨

鞍山一工的前身是在职业界身居老迈方位的鞍山市红旗拖拉机厂,在业界及鞍山市因效益好实力强而名播四方。在适当一段时期,在鞍山提鞍山一工无人知晓,提红拖则是人人尽知。这样的企业,在上级部门的心目中,当然也是宠儿,关爱有加。一位公司高管人员曾慨叹地说:说良心话,鞍山一工曾面对过许多个重组计划,但因为重组的目光只限制于省内,所以山东文登走了,徐工集团告退,其他几个有意向的也趁早打了退堂鼓,一起跟着时刻的推移和商场需求的改变,生产运营情况严峻恶化且债台高筑的鞍山一工这个上市公司招牌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公司重组的期望门前客稀,一片苍茫。

在鞍山一工八年"保壳运动"中,董事长换了三任,董事会秘书换了三任。前赴后继的接力方法和同一个作业方针却没能使他们之间构成一个一起的合理的以及更契合商场规律的重组作业一致。新与旧之间,上一任与下一任之间,权利与事务之间因主观因素无法构成杰出的交代。所有这些,浪费了鞍山一工的生命。

ST鞍一工终究的期望之帆是在颇受争议的2001年"土地重组"计划中扬起的,尽管终究以失利告终,但却带给人们另一种反思,即在商场规律法规更加完善的今日,上市公司的重组计划和"救生"方法应怎么契合商场规律。

关于st鞍一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