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新闻记者 岳怀让
11月29日,闻名学者易中天在其微信大众号刊文《易中天中华史写完了,要特别感谢一位批判我的人》。
汹涌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篇以推介新书为由的文章中,易中天叙述了一件自己收到读者批判后谦虚受教,并在尔后的《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一文中将批判者的纠正以注释的方式出现。
易中天写道:“2010年2月11日,《光明日报》旗下的《中华读书报》宣布了李繁荣先生的文章,指出我对历史文献的十处误解或误译。拜读今后,觉得句句有理。确实,都是我错了。我倒没有什么‘闻过则喜’的高风亮节,但好歹懂得一个道理:有人批判,是人家看得起。假如底子就不放在眼里,只怕批判的话都懒得说。”
易中天回想:“正好,(2010年)5月25日,我在光明网承受《光明日报》策划部主任单三娅的采访。三娅是最早采访我的记者,早在我上‘百家讲坛’之前很多年就宣布过对我的专访,因而便托付她帮助寻觅李繁荣先生。6月11日,单三娅发来了电话号码。”
随后,易中天在文中晒出了与批判者李繁荣的对话短信内容。
李繁荣在尔后的电子邮件中写道:“近年我也关注到学术纠错流弊甚多,纠人者假以自炫,被纠者百般狡辩,均背离了学术正途。”
关于这一说法,易中天表明:“对此,我深认为然,对李繁荣先生也更增敬意。实际上他的纠错文章不光毫无‘假以自炫’之意,反倒十分保护被纠者。比方有一处我的过错,他就特别指出是因为中华书局版《史记》的标点,简单形成误解。不过我认为,作为被纠者,是不能问动机的。就算对方是为了碰瓷,也不能因而就说自己没错。百般狡辩更可笑,你认为天下人都没长眼睛,没长脑子?脸上本来有黑,又去描,描得五花六道的,美观?”
“我的处理方式是书不改,但加注,注明原文有误,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并且注明是谁纠正的。错了便是错了,不能抵赖。他人帮助指出,也不能不铭记。”易中天表明,“当然,假如未必错了,也能够辩论。”
《品人录》第5页
《品人录》第4页
在文末,易中天着重:“三人行必有我师,而最好的教师往往是批判者。”
汹涌新闻记者注意到,依据媒体此前报导,2006年2月,《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出书后,时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李繁荣在《中华读书报》宣布了一篇文章(《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误解误译举例》),挑出此书中的十个硬伤,易中天都供认,还发博客,“抱歉了好几次”。
“首要,他不是来寻衅搞事的,其二,他十分尊重学术,并且说得很客观。”2011年《易中天文集》首发式在北京举行,易中天专门把李繁荣请到了现场,他们还成了朋友。
易中天向批判过他的人表明感谢,“谢谢像李繁荣这样批判我的人,兔子是因为有狼才跑得快,我谢谢那些批判我的人,让我至今没有倒下。”
责任修改:蒋晨锐 图片修改:陈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