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专家

资料图。图片来源互联网专家:unsplash

新京报讯 (记者 柯锐)近期互联网专家,我国对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活动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涉及包括网约车、校外培训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治理逻辑下,互联网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行业该如何适应新的监管环境互联网专家

就此,近日,新京智库举办研讨会,来自国家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进行了讨论。

会上,专家表示,从行业规范和治理层面看,我国互联网企业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治理和完善。

过度关注流量变现,对基础性的创新关注不足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认为,当前互联网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两类进行探讨。一类是不仅仅在互联网企业存在,传统线下企业也可能存在,只是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表现形式和复杂程度更高。另一类问题则是纯线下企业不存在,只存在于互联网企业的问题。比如,不正当竞争行为,就属于第一类问题。而算法应用给消费者和平台就业者权益保护带来新的挑战等,则属于第二类问题。

于凤霞表示,当前互联网行业还存在数据搜集和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一些平台企业拓展金融相关业务方面不规范,存在内部治理风险;还有资本的无序扩张过度追逐短期利益和流量变现,不注重原创性和基础性创新,对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发展不利等等,都是当前互联网平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表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二十多年来,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利用技术作恶。这种行为可能比较隐蔽,包括“大数据杀熟”或者看人下菜碟等,因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不好取证。这种技术作恶是值得警惕的地方。

其次,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做得不够好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互联网平台成为了一个个的数据孤岛。这种互联互通的不足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

数字产业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博导吴沈括表示,客观地讲,数字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比较多的,但对其监管,不是因为这些企业规模大就必须打击,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角度有不匹配之处,所以才引起监管介入。

在纠偏的过程中,能够反映出四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是网络安全。这在互联网行业是比较突出的,也是监管非常关注的。这里面首先是内容生态问题,这是一个红线区域。其次是业务生态的问题。我国互联网企业,无论是资金架构还是资金来源,对外资的倚重问题确实存在,包括VIE结构。现在是亡羊补牢的阶段。我国互联网企业在业务生态的自主性、原创性方面,确实比较低,虽然数字经济体量大,但是质量不高,不强大,这是需要改变的局面。

第二个层面是数据安全。客观来讲,从现在监管部门一系列的通报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包括头部企业在内,内部的数据治理是有问题的。长期以来我国互联网企业对内部的数据治理相对薄弱,在数字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数据跨境问题也是一个风险点。

第三个层面是数据保护、个人信息保护。这涉及到用户权利问题。如果没有历次监管的强力介入,用户的权利在相当时间内被忽视。这个领域也是将来非常重要的点。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长期“缺课”,现在是快速地补课。监管的介入可能会带来阵痛。

第四个层面是数据垄断。这涉及到“十四五”规划里面所讲的数字生态建设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放、良性的数据流转生态,我国数字经济虽然现在发展速度仍然很快,但是已经到瓶颈期。这关过不了,这些企业可能兴也快,亡也快。

防范不正当竞争的“挤压效应”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韬表示,随着《电子商务法》的深入实施,电子商务平台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对平台内的商家管理越来越严,但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另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出现藏污纳垢的现象,投诉的时候显示人工客服14天之后才可以接待。

另外,电子商务行业或者互联网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产生了“挤压”问题,或者说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当某一个平台治理非常严,一些商家会转战到治理宽松的平台加盟,后面这个平台就会发展得很快。当这个平台做大了以后,治理也会趋严。但是现实是,治理宽松的平台往往发展很快,这导致治理的好的平台流失很多客户,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张韬认为,这种“挤压效应”也会产生不正当竞争,需要治理,否则,不但难以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最终还将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京报记者| 柯锐

编辑|张笑缘

校对|陈荻雁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或添加小编微信:ucass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