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企业中信海直,中信海直(000099)顺应国内通航发展大趋势中信海直,上市以来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中信海直,去年净利润逆势再创新高。
2020年9月29日,中信海直发布13.6亿元的定增预案,旨在加快公司的战略转型,优化资产结构。非公开发行方案自同年11月18日获得证监会受理,12月7日通过发审会,是A股有史以来审核速度最快的再融资项目。目前,本次定增计划已获证监会批复,发行在即。
中信海直有关人士指出,随着融资资金的到位,公司将围绕海上石油、应急救援、通航维修、港口引航、陆上通航五大重点业务板块,实现产业链延伸和战略转型目标,未来将积极开拓陆上飞行业务,合理调整业务收入比例结构,完成向综合运营服务商和全面高质量发展两大核心转变,实现产业链延伸和战略转型目标。
2021年海上油田勘探预算稳增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企业,也是目前唯一在主板上市的通航企业,中信海直目前在经营业绩、业务种类、机队规模、装备水平、专业人才数量、飞行技术、维修技术以及运营管理体系均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在海上石油市场的优势尤其突出,市场份额多年蝉联行业榜首,且为港口引航、极地科考等领域的直升机飞行服务独家提供商。
中信海直介绍,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民用直升机队。2020年,中信海直共运营76架航空器。主要机型包括空客直升机公司生产的EC225、EC155、AS332、俄罗斯直升机生产的KA32等型号直升机,并适当配置美国西科斯基生产的S92、意大利莱奥纳多公司生产的AW139等机型,主力机型均系当今世界最新机型。
具体来看,中信海直海上石油直升机飞行服务在国内海上石油飞行服务市场占有率接近65%,是最主要收入来源。去年中信海直实现营业收入15.58亿元,同比下降0.57%,实现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仅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就贡献营收10亿元,占比66.67%。
去年,新冠疫情影响延续,但中信海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经营成果,净利润不降反增,经营效益、市场地位、品牌形象和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
兴业证券指出,根据中海油经营计划,2021中海油计划钻探217口勘探井。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人民币900至1000亿元,较去年预算中枢更高。预计中海油的勘探、开发业务的稳步发展将持续支撑中信海直业绩,实现收入的稳中有升。中信海直方面表示,公司已与中海油签订了2021年服务合同。
战略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行业鼓励政策的陆续出台构成了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通航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低空空域规模逐步放开、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高,通用航空市场需求逐渐旺盛,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迎来历史性机遇。
根据《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相比2016年,2019年国内航空器数量共计2707架,年均复合增长为8.90%中信海直;2019年国内通用航空行业完成生产飞行106.50万小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67%。以中信海直为例,其去年全年共计飞行3.66万小时,同比增长9.8%中信海直;飞行4.11万架次,同比增长10.01%。
把握通航发展机遇,中信海直制定了“五四三二一”新发展战略,即围绕公司海上石油、应急救援、通航维修、港口引航、陆上通航五大重点业务板块,依托本公司、海直通航、维修板块、海直发展等四大赋能中心,践行客户核心化、布局网格化、服务一体化三大关键策略,完成综合运营服务商和全面高质量发展两大核心转变,充分运用产融结合效能,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实现产业链延伸和战略转型目标。未来将积极开拓通用航空相关业务,合理调整业务收入比例结构。
近年来,中信海直一直在积极拓展多元化发展的业务模式,围绕主业加快前瞻性的通航产业布局。目前,中信海直运营直升机以侧重于海上石油服务、航空护林的中重型直升机为主。本次定增方案中,中信海直拟募资3.39亿元投入到购置6架H135直升机,增强公司应急救援、海上执法等业务的战略布局。其中,计划将配置4架用于港口引航、1架用于城市应急救援、1架用于海上风电作业。
公司方面介绍,H135直升机是一款性能优异的3吨级轻型双发直升机,自90年代研发生产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救援、警务、林业、消防、电力作业、空中航拍、海上作业等领域。去年,中信海直已设立中信海直航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购H135直升机可配合公司积极布局各省市的城市应急救援市场的目标。
据了解,中信海直H135直升机采购方是青岛联合通用航空公司,是为承接空客H135总装生产线项目,由青岛多家国有企业合资组建的国有公司。中信海直指出,山东省是国内通航产业改革的试点地区之一,公司去年就已在青岛设立子公司作为实现多元化城市综合服务的据点。目前公司在青岛已中标港口引航和医疗救援托管项目,未来公司将围绕山东等地区积极开发优质项目,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增长点。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投资规模,以“青津一体化”模式规划北方通航产业布局,力争在 3-5 年内打造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通航服务供应商之一。
多元化拓展提速
2021年,公司的多元化拓展进一步提速。2021年3月,中信海直以公开摘牌方式收购了华夏九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51%股权,布局江西省及周边应急救援、通航维修和培训、PMA件研发制造及国产民机的推广等业务,由此进入江西市场。
3月底,公司与江西省南昌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建设国内一流直升机通航综合基地,进一步打通南昌市民用直升机的生产、运营、维修等综合产业链。
4月,公司与四川省自贡市签订了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短途运输、航空维修和航空制造等方面展开合作。同月,作为中信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子协议,公司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以通用航空为基础的交通运输行业内就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空中交通智能化技术改革与应用进行合作,以共同推动双方业务发展。
海上风电板块也是公司新开拓的业务,目前主要承担海上风机的运维和紧急救援,已在盐城和湛江开展了业务,并形成了收入。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公司正积极拓展更广泛的海上风电市场。
另外,中信海直也在积极布局城市综合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2020年公司在城市综合管理方面提供了包括空中巡查、环境监控、航空应急救援、空中医疗救护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服务。
值得指出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中信集团高度重视公司的未来发展,本次定增中信集团承诺按38.63%的同等比例认购新增股份,给予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据公司透露,未来中信集团还将在产业协同方面给予公司大力支持。
谈及未来经营目标,中信海直表示,“十四五”期间,公司坚定“2020年打基础,2021年上台阶,2022年达目标”三步走行动计划指引,扎牢数字化转型基础,扎实推进各业务板块发展,全面系统谋划战略布局,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