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src="/d/file/20210311/rgbdwvcnxoy606.jpg"alt="残疾人康复存在多样化需求多名代表委员建议探索加强精准康复服务"/>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健全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提升残疾康复服务质量。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康复学术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知识普及、服务基层等方面作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不过,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目前约有8500万残疾人,4400多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另外还有近3亿慢性病人。相对来讲,我国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仍然较大。u003cstrong>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成效显著u003c/strong>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文件和政策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早在2016年,中国残联、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便联合开展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持续推动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由完成上级指派任务的项目思维,为全面规划、主动组织提供基本康复服务的全局思维,建立以县(市、区)为核心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机制。这在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机制上属于一次重大创新。此后的2019年,中国残联与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印发了《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2019年版)》,为各地落实基本公共服务责任,规范提供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提供遵循。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残疾人康复事业成效显著。据悉,截至2019年,1043.0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314.5万残疾人得到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调查显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8.2%。残疾人康复事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不过,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在康复问题上存在着多样化需求,精准康复是需要我国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杨伟军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心智障碍者面临康复培训难、社会接纳难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应为心智障碍者设立专门的心智障碍康复训练机构,帮助心智障碍者融入社会。针对此现象,张宝艳建议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公益托管机构,由政府出资采购康复器具,聘请专业康复治疗师,与养老机构、疗养机构等合作。依托所在地社区,对符合条件的残障儿童提供长期托管服务,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帮助其康复训练。残疾人康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我们回首“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不俗成绩,更要意识到残疾人康复工作也随之进入了“深水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为了让残疾人在“十四五”时期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康复服务,继续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投入,推进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已是残疾人康复事业的题中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