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XX界的茅台”用来形容那些在特定行业有着硬核市值表现的上市企业。

“地产界茅台”这个帽子万科戴过龙湖地产股票,融创戴过,最近将这顶帽子牢牢扣在自己的头上的是龙湖。

11月下旬,龙湖迎来了自己在资本市场的高光时刻。

11月25日、26日、2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龙湖集团(00960.HK)报收50港元以上,总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成为香港市值仅次于万科的内房股,也是第一大市值民营内房股。

舆论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一个坚实的数据支撑龙湖地产股票

去年12月31日报收36.50元港元,今年11月27日报收50.40港元,今年涨幅累计达到41.65%,也是香港十大内房股唯一上涨股票,也是第一高价地产开发股。

对于成千上万的普通中小股民来说,“3000亿市值”和“地产茅台”像两针兴奋剂刺激着每个人的肾上腺素,这种情况下做决定是最轻而易举的。

资本市场向来是个喜欢故事和概念的地方,先信的人赚钱,后信的人买单。

老辣的龙湖“恰逢时机”地推出了“配股融资”这一大招。市值冲高后总会有一个配股操作在等待着万千股民,早已是没有悬念的秘密。

12月2日龙湖发布公告,称于2020年12月2日,卖方Charm Tal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公司控股股东)、公司与配售代理(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订立协议。

配售代理已同意按个别基准(但并非按共同基准,也非按共同及个别基准)(作为卖方代理)以每股配售股份47港元的价格促使购买(倘未能成事则由他们本身(按全面包销基准)购买)合共1亿股由卖方拥有的配售股份。

根据协议,卖方已有条件地同意按47港元/股的价格认购5000万股股份(其相当于根据配售事项实际配售的半数配售股份)。

公告一出,各大股吧资深股友们迅速炸开了锅。

朝阳巴菲特说,你把公告写那么复杂干啥,不就是大股东高价套现+增发,至于嘛?

深圳老油条说,先旧后新的意思是新的投资者买的是旧股票,没有转让期限。大股东用收到的一半现金买入新股票,有锁定期。另一半就相当于大股东套现了。“你们喜欢炒就给你们龙湖地产股票!”

更多的股友们都持有一个相同的观点龙湖地产股票

龙湖此波操作,公司缺钱+大股东想套现,可见一斑:日子很不乐观!

从2020年前11月的拿地表现来看,龙湖为了冲规模明显在拿地方面不断提速,近千亿的拿地金额让龙湖排在了拿地榜单的第六位。

这显然也是龙湖急于筹钱的主要原因之一。

龙湖地产股票

02

股友们的情绪“有情可原”,“地产茅台”这杯烈酒哪有那么易喝,“配股融资”的公告一出,便迎来“当头一棒”,12月2日当天,龙湖公司股价当天跌幅高于折让幅度,达11.81%。

对于向来以“三好生”形象宣传自己的龙湖来说,上一次股价有如此大跌表现的还要回到2019年初。

吴亚军的前夫蔡奎以折价8.1%至每股22.7港元减持1.5亿股龙湖的股份,同时吴亚军的女儿蔡馨仪以每股22.7港元增持880万股龙湖的股份。受此影响,龙湖股份股价大跌逾8%。

股价大跌背后,吴亚军的前夫蔡奎轻松减持套现34亿港元。

老股民们都知道这是港美股上市企业的优势所在,炒高了,大股东可以随时套现或融资。

此次逢市值高价进行“配股融资”同样也不例外,此番操作过后,吴亚军家族持股比例也将由43.91%降至42.72%,并成功套现23.5亿港元。

还有媒体算了一笔账:

按47港元/股配售价计算,吴亚军个人年内增持的1534万股,市值约7.21亿港元,计算可得,获利约1.59亿港元,收益率约28.3%。

换句话说,与那些被疯狂收割的韭菜们不同,吴亚军个人轻松套现过亿元。

在残酷的资本市场,谁买单,谁收割,数字是最好的证明。

股价大跌背后,业内资深人士还有一种观点:

很显然,过去几年龙湖的股价明显是被高估了,龙湖的稳定性和增长前景其实不容乐观。

不断下滑的行业排名和不断下滑的盈利能力还是如两座大山一样真实压在了龙湖的肩上。

回看龙湖这些年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龙湖所谓的“稳健”完全是以牺牲规模增速为代价的,失去冒险精神和想象空间的同时,在行业极致高周转大背景下,龙湖的路也变得越来越窄。

03

业绩受挫是表象,在其背后,是龙湖最近几年较为汹涌的高管离职潮,这对于整个军心的动荡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场高管离职风暴始于2017年,也曾深得吴老师器重,被认为最有可能晋升CEO之位的副总裁袁春离职在业内掀起了渲染大波,这是继早前颜建国离职龙湖后的又一高管离职地震。

此后,苏州公司总经理李刚、南京公司总经理李宏耕、烟台公司总经理李亮、龙湖集团副总裁徐爱国、原冠寓CEO韩石、龙湖集团副总裁胡浩等先后离职。

部分区域公司更是全部换血,从总经理到各个业务条线老总全数在主动和被动中离职。

龙湖的这场高管离职潮如此汹涌让很多业内人士惊讶不已。

龙湖想快速走出这场“高管出走阵痛”,但现实的冰冷是短期内很难加热成功的。

前几日,龙湖的”大本营“重庆龙湖突然换帅,总经理崔恒忠将于近期卸任,接替者是龙湖福州公司总经理高巍。

毫无征兆突然换将的背后,是龙湖在大本营重庆的“深陷泥潭”。

数据显示,作为龙湖集团业绩的主要来源,重庆龙湖第三季度业绩遭遇“滑铁卢”,当季实现营收149.35亿元,同比增长13.88%,增速同比下滑318.78个百分点。

净利润为5.52亿元,同比降幅达64.40%,而上一年同期的同比增速为385.87%。

“被动刀”的重庆公司总经理崔恒忠,位列龙湖集团高级管理层之列。于2007年加入龙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将”,但在乏力的业绩面前,不得不成为“替罪羊”。

吴亚军选择一位年轻的“仕官生”来掌舵大本营,也是一个很强的改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