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撒播的“牛山”传说

牛是人类的朋友,数千年来,南京曾留下了许多关于牛的传说和赞许牛的诗文。021年阴历年是牛年,多年来,南京关于“牛山”的民间传说至今保留在老南京人的回忆中。

翻开回忆大门,这些牛传说,确实大多与南京的山脉有关逐个金牛山、牛首山等等,都有许多故事。

牛首山有条“怪野牛”

脐带血(富奥股份股吧)

今南京城中华门外的牛首山,天然与牛传说密不可分,有关故事也许多。传说在好久好久从前,牛首山旁龙泉山上曾有一口龙泉,泉流碧清,一年到头流个不断。大众吃水用它,灌溉庄稼靠它。有一年龙泉山一带遭了百年罕见的大旱灾,龙泉滴水不淌了。这时候有个12岁的放牛娃叫做龙生,自动要为乡亲们把泉流引下山来。龙生往龙泉山顶上爬了三天三夜,有个仙童告知他,龙泉之所以没水,是由于有三个怪物把淌出来的水全喝光了。而要想让泉流流到山下,有必要把三个怪物克服。龙生依照仙童的点拨,先后克服了野牛、猪怪、山君精,龙泉流又从头流动到了山下。

龙生克服了山君精后,但不久山君腾空而起,飞到北边变成了蹲虎山,野牛驾雾而走,到南面变成了牛首山,野猪到东面变成了猪塘山。龙生怕怪物再出来害人,所以白天黑夜地站在龙泉山上,看着三个怪物。他还请来凤凰,变成一座凤凰山,请来一条小青龙,变成一座青龙山,帮他看管着野牛虎精和猪怪。

牛首山传说有多个版别,但基本上都是说山是牛改变而成的。因而,远远望去,牛首山活像一头大水牛伏在那里,牛头贴在地上。走到牛首山顶,就像爬到了牛的脊梁骨上了。可是,牛首山周围几十里地一片红土,庄稼长得稀拉拉的。为什么?

传说从前牛首山下有个村庄,有一个姓钱的地主,此人要钱不要命,邻近的田户都叫他“钱迷”。一天,村子里来了个法师,他怜惜田户们,告知了我们一个隐秘。他说牛首山是条神牛变的,神牛遭到天罚,降在了人世的,只需能把它拉起来,周围这几十里地,神牛只需一夜就耕完了。要拉它起来也不费事,村东头有一棵喇叭花树,用喇叭花的藤子穿进老牛的鼻子,再用村西头的一丛茴香草引它,神牛就起来了。我们一听,快乐得直跳,都跑去找喇叭花,从此今后,人们也就管喇叭花叫牵牛花了。这件事很快传到钱迷的耳朵里。子时刚过,他公然看见一条很大很大的牛,趴在那里。钱迷赶忙把牵牛花藤子穿到牛鼻子上,但没有采茴香草来引神牛,他只晓得下死力气,拼命地拉,可神牛文风不动。钱迷就呼喊狗腿子们一同来拉。成果一下把神牛的鼻子拉豁了。

这样,神牛的鼻孔里“嗤”地直喷血,周围几十里的土地全染红了,变成了红土,就再也长不出好庄稼来了。钱迷一跤摔出八丈远,一声都没哼就上西天去啦。

江宁的“屙金子牛”

江宁区铜井邻近有一座山叫做金牛山。好久从前,当地有个无赖“无事佬”,他从江边老艄公那里得知一个小牧童有条屙金屎的神牛。所以,无事佬马上将这件事告知丁财主刀士伟。这个刀士伟专会出坏主意坑害贫民,我们都恨他,爽性称他“刁死鬼”。“刁死鬼”传闻这座山有金身神牛,马上让无事佬带着三十多个家丁,分红三路。满山遍野找屙金屎牛去了。

其实,小牧童是个神仙,他把神牛送给了一个穷老汉。无事佬一帮人得知这个音讯,强即将牛抢了回去。“刁死鬼”得到这条牛,不让家中雇工碰一下,并亲身喂牛,整天守在牛旁,等着牛屙金屎。岂料,三天下来,弄得刁死鬼一身牛屎,也没有得到一丁点儿金屑屑,把刁死鬼气得半死。所以就把牛放了回去,想看看神牛在老汉手里会不会屙金子。说也古怪这神牛到了老汉家,就天天屙金子。

刁死鬼知道后,马上登门夺牛。那神牛一见他们,两眼一横,夺门向着高山跑去。刁死鬼、无事佬和众家丁一路追逐,跑到高山跟前,只见牛往上一蹿,把高山钻了一个洞,到山肚子里边去了。刁死鬼和无事佬来到山跟前,只听一声巨响,高山塌了下来,把刁死鬼和无事佬压在下面。那条牛还从山那面伸出面来望望,“嗷嗷”叫了两声。

今后,山这边变得峻峭,山那儿像个牛头,人们就叫它金牛山了。在夜深入静时,村里的人还能听到从高山上传来“嗷嗷”的牛叫声呢。

六合有座“金牛山”

金牛湖风景区坐落六合区东北部,四周有金牛山、癞牛山、牛屎山、团山、冶山、尖山,被群山环抱。从这么多牛地名就可以看出,这儿也有许多有关牛的传说了。在当地有个传说撒播甚广,并且牵涉的人物仍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前听凤阳人讲过朱元璋为青龙山地主放牛时宰杀牛吃并捉弄地主的传说故事,南京金牛湖也有朱元璋版别故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时曾在此为舅父“徐百牛”放牛,这癞牛山与金牛山,山形似牛、头、颈、鼻、尾,都绘声绘色,因而关于它的传说也最精彩、撒播最广。儿时的朱元璋调皮胆大,一天和其他放牛娃一同偷杀了舅父一条牛,大伙饱餐一顿。为了回去能蒙混过关,朱元璋就耍了个小聪明,将牛头放在山的西边,牛尾放在山的东头。晚上回家朱元璋告知舅父说,有一头牛赖在山上赶不回来。朱元璋舅父站在村头一唤,公然山上有牛声回应。

当地人说,由于朱元璋是真龙天子,他将牛首、牛尾这么一摆,这条牛就活了。从此该山以金牛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