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篇文章,bo姐很有共识。
《经济日报》发的,说是有钱才干消费、才敢消费,是牢不可破的道理。做大消费蛋糕,需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包含想方设法进步居民产业性收入,让居民经过股票、基金等途径也能赚到钱,然后化消费意愿为消费才能。这个的确讲到心里了,试问,谁不想买漂亮衣服、新款化妆品;谁不想开着小车,吹着小风,和朋友去野营,去漂流;谁不想坐着飞机,去看看全球各地的旖旎风光,领会不同的风土人情。无非便是经历过一波经验,荷包不鼓,心里不安,想一向塞塞塞,把它填满。其实,许多人并不是手里没钱,仅仅房价跌了,基金亏了,一算总账,这个财物负债表有点小崩。不过呢,现在全部正在呈现改变。
财物负债表的修正
首先聊下房子的工作。
这个事例应该并不罕见,便是一家人买个房子300万,借款200万,原本算一下身价,也是百万小财主了。成果房价跌了100万,净财物直接给干没了。再一看当年自己房贷利率6个点,现在房贷利率那么低,一算计自己不是纯纯冤大头吗。说起来是自住无所谓涨跌,但放谁心里都膈应。房贷还了几年,一看都是利息,加一块搞不好都亏掉小半套房子。所以有了钱就拼命存钱,想早点把房贷结清,从“融资融券”变为长时间持有。就算不涨,也不亏利息。不过现在呢,楼市出了俩变化,一个是想要降存量房贷利率;另一个是认房不认贷。前者很简单,便是期望让咱们利率共同些,削减提早还贷的现象。
后者bo姐略微解说下。买过房子的朋友或许会有个痛点,即便自己现已卖掉了房子,名下无房,可是由于有借款记载,仍是要按二套房算。比方想在上海买房,首付得50%起步。
那现在“认房不认贷”,望文生义,在承认借款条件时,只依照家庭名下是否有房来确定,不论购房者是否有过借款记载。这样一来,置换型的刚需就舒畅许多了,能够享用更低的首付比例和利率。听说现在中心城市的二手房挂牌价现已开端上涨了,南京二手房连夜提价百万,广州也有房子涨幅在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之间。一夜上涨10几个点,很魔幻。当然,挂牌价不等于成交价。就像你卖股票,价格拉到最高,没人买,便是自嗨了。真回暖,仍是假热烈,得比及成交量和成交价出来承认。现在楼市松绑,首要仍是防止误伤刚需,让商场回暖,不等于回到炒房年代。往深了说,是让咱们财物负债表得到修正,账面亏本小一些,心里多点底气,有决心去消费。费率低,成绩好的基金
再来说股市和基金。风水轮流转,从上星期开端,沪深300指数总算风光了一把。到今日,沪深300指数9个买卖日涨了4.79%,而中证500是2.92%,中证1000则是1.53%。板块方面,除了地产,券商也是比较给力的,这段时间里两个都涨了10%以上。券商是牛市的旗手,加上这次经济日报的发文,仍是挺耐人寻味的。牛市不牛市咱先不说,从各类目标来看,现在的确是股市布局时点。PE百分位、股债危险溢价什么的bo姐也不再列了,道理咱们应该都懂,许多朋友仅仅心里不舒畅,觉得现在亏了,不想买了,想得大涨了再出场。每次bo姐谈天遇到,都恨不能穿越屏幕去抓耳朵,现在不买,涨了再买,这是什么鬼才逻辑啊啊啊。。。并且现在各类基金都在降费,到7月底,上银、鹏扬、东兴基金等近30家中小基金公司近来连续发表基金降费公告,现在已有48家基金办理人发布了基金降费公告,触及基金产品数量现已挨近2000只(比例兼并核算)。Bo姐知道,你们买基金,并不在乎这点费率,假如能赚到钱,2%办理费又何妨。但假如bo姐告知你,还有一批费率不超越1%,成绩和回撤都很不错的基金呢?
之前bo姐安利基金,老是有朋友来说不如买ETF。说什么ETF费率低啊等等。
ETF的确廉价不错,但发现你们有个误区啊,ETF并不是只需一丢丢买卖佣钱,没有办理费的啊。
事实上,大部分ETF要收取0.5%办理费,仅仅发布的净值为扣除费用后的收益,因而咱们感觉没被收办理费。
没必要过于另眼相看了,不管场外基金仍是ETF,要害仍是找到适宜的标的。
当然,已然有朋友提到ETF费率低,那bo姐就整理了成绩超卓,费率低的自动型基金,给咱们选择。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敏装备型基金,依照办理费率不高于1%,近三年收益超30%,最大回撤不超越35%,挑选如下:
数据来历:同花顺iFind,到2023.8.2偏债型基金、股债平衡型基金,依照办理费率不高于1%,近三年收益超20%,最大回撤不超越20%,挑选如下:数据来历:同花顺iFind,到2023.8.2危险提示:


不管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归于较高预期危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出资基金种类,其预期收益及预期危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商场基金。


基金财物出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对因出资标的、商场准则以及买卖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危险。基金财物出资于港股或海外商场,除以上危险外,还会面对汇率危险,提请出资者留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个股短期成绩仅作为文章剖析观念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成绩的猜测或确保。


以上观念仅供参考,不构成出资主张或许诺。在出资相关基金产品前,请您必须重视出资者恰当性办理相关规定、提早做好危险测评,并根据您本身的危险承受才能,出资与本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基金有危险,出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