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建”的驱动下中国通号,中国通号将进一步稳固国内龙头地位,等到其研发投入有所兑现,将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中国通号

撰文丨乔浩然

编辑丨杨阳

13.9万公里、35.7亿人、34.4亿吨,这是2019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旅客发送量以及货物发送量。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和强大的运输能力,保障着大众日常生活的有序进行。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作为铁路“大脑和神经中枢”,是核心,也是关键。

在中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域,中国通号(688009.SH)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所谓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通俗来说就是可以对列车运行速度及制动方式等状态,进行监督和控制的系统,其可以保证列车在高速运行情况下的行车安全,并提高运输效率,中国高速铁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便深藏于此。

作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通号自成立伊始便专注于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技术的研究,如今,其自主研发的系统及设备已全面覆盖国内轨道交通网络。例如,在高铁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达60%,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达40%。

中国通号已经成为我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全球高铁领域更是位居第一。

虽然在高铁领域中国通号已经成为世界龙头,但其海外业务似乎并不理想。如今,获得“A股+H股”的资本支持,它将如何进一步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又将如何带领“中国高铁”成功走出去?

中国高铁幕后英雄

中国通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中国铁道部设立的通信信号工程公司,这中间是超过半个世纪的沉淀,并凝结了一代代“铁路人”的智慧与汗水。

回顾中国通号的过往,会发现这是一部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史。

从1965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的通信信号控制系统项目中国通号;到2004年,中国第一个全国产化城轨控制系统项目中国通号;再到2006年,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控制系统项目;以及后续为京沪高铁,哈大客专提供控制系统 ......中国通号完成了许多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第一”。2018年,其更是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套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系统。

中国通号在国家轨道交通建设的大潮中不断成长,也成为“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的主要打造者之一。

眼下,中国通号已经完成了50余条铁路的控制系统集成项目。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其也完成了110多项城市轨道控制系统集成项目。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加快,中国通号的业绩也不断增长,近几年的营收表现堪称惊艳。2016年至2019年,其营收规模从297.7亿元增长至416.4亿元,净利润也从30.4亿元涨至38.1亿元。

从营收构成上看,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是中国通号的业绩支柱,占总营收的70%以上,并且实现了从设计集成、设备制造、系统交付的“一站式”覆盖。

除了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外,中国通号也在积极拓展业务的多元化,向有轨电车、智慧城市、电力电气化及工程总承包等方向发展。

其中,中国通号工程总承包业务主要围绕基础设施项目承包展开,范围涵盖了轨道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及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通号的第二业绩来源。其营收近几年也增长迅猛,从2016年营收57.5亿元,到2018年迈过百亿营收大关,达到115.3亿元。

紧随“新基建”脚步

虽然营收还在增长,但增速却开始放缓,2019年中国通号营收同比增长4%,与2018年的15.7%相去较远。中国通号是否将要进入低增速的瓶颈期?

中国通号

事实上,中国通号在短期,乃至中长期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近几年,我国对铁路建设的投资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几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额均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也与日俱增,从2003年的24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4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4.73%。

与此同时,铁路和城轨建设也在高速发展。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要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

在城轨领域,截至2018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共有35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线路185条,总长度5761.4公里,还有总长6374公里在建线路,以及正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7611公里。

铁路和城轨的新增需求将为中国通号带来巨大的业务增量。

近几日,在2020年开年的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新基建”再次被提及,而“新基建”一词也在各大网站,朋友圈中屡屡霸屏。这些意味着,作为“新基建”一员的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似乎有望得到更多国家资源的倾斜。

除此之外,轨道控制系统的更新需求同样是推动中国通号进一步扩张的原动力。

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高铁发展逐渐步入高峰期。早在2008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仅671.5公里,而从2009年开始,高铁运营里程开始显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我国高铁总里程更是突破3.5万公里,提前超额完成了2016年国家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2020年的目标。

在2018 年之前,由于高铁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生命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所以暂时还未有升级的需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升级更新需求,也主要来自需求相对较小的普速铁路,而到了2019年,控制系统的更新需求也正式爆发。

据中国通号招股书预测,按高铁控制系统每公里更新升级收入约为250-300万元估算,2019年至2023年高铁更新升级,市场容量合计约为259-311亿元。

而作为高铁覆盖里程超过60%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供应商,中国通号也将随之受益。

而城轨的升级需求一般在15年左右,在稍远一点的未来,这一方面也将为中国通号带来巨大的业务营收。

“中国高铁”联结世界

除了国内市场,逐鹿全球市场也将为中国通号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

作为全球公认的环保、高效的交通运输方式,全球铁路市场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带领“中国高铁”走出去也成为“铁路人们”的下一个目标。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曾公开表示,希望打造“中国高铁”国际品牌公司。

但是和国内的快速增长不同,中国通号在海外的业务拓展似乎并不容易。2016至2018年,其海外收入从7.20亿元降至5.37亿元。不仅如此,中国通号在国际市场面对的竞争对手还包括阿尔斯通、西门子、庞巴迪等国际“老牌”巨头。

虽然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与已经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并且占据地缘优势的老牌玩家相比,中国通号还需要一些时间。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段打开国际品牌知名度的时间里,技术的升级将会为中国通号“走出去”加码。中国通号也清楚技术上的优势会为它带来什么,所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虽然2018年其研发投入占比仅为3.45%,低于很多科创板上市公司,但是投入金额却高达13.7亿元。

不仅如此,此次上市募集的资金中,也有46亿元将用于先进及智能技术研发项目,这个项目包括:先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轨道交通智能综合运维系统及技术研究、智慧城市及行业通信信息系统研究、适用于轨道交通的芯片技术研究、轨道交通智能建造极少数研究。

中国通号

这一系列的研究项目覆盖了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全产业链,还将从5G、芯片等新兴产业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中国通号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的“统治力”。

其中,先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就致力于采用北斗定位、人工智能、下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等的先进技术,研制适应多种交通制式的下一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装备。此外,还研究海外轨道交通系统及装备,帮助其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

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铁路里程已经仅次于美国,高铁营运里程更是占据全球总里程的60%,登上榜首。中国通号先发制人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也正在尝试通过超高的研发投入带动技术变革,继续引领国内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发展。同时,在“新基建”的驱动下,中国通号将进一步稳固国内龙头地位,等到其研发投入有所兑现,将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