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公告顯示,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寒武紀”)申請科創板上市。招股書顯示,寒武紀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01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8.01億元。近三年(2017-2019年)數據顯示,寒武紀累計虧損約16億,至今未呈現出

近日,上交所公告顯示,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寒武紀”)申請科創板上市。招股書顯示,寒武紀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01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8.01億元。

近三年(2017-2019年)數據顯示,寒武紀累計虧損約16億,至今未呈現出盈利趨勢。此外,持續在AI芯片領域布局的寒武紀坦承,其仍然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等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寒武紀未來可能還會繼續虧損,雖然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但解決方案還沒有很好地落地,未來商業化之路步履維艱;其銷售額依賴大客戶,客戶結構亟待優化。

曾經的“資本寵兒”,三年累計巨虧16億

寒武紀成立于2016年,取名“寒武紀”,是用生命大爆發時代來比喻人工智能的未來。自成立以來,寒武紀經歷了6次增資和3次股權轉讓。

在IPO之前,寒武紀是資本的寵兒。其招股書顯示,在寒武紀的6次歷史增資中,增資方不乏阿里創投、科大訊飛、中科院轉化、湖北聯想等企業和資本方。經過多輪投資與股權融資,寒武紀估值近222億元。

在業績方面,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寒武紀年度營收翻倍增加,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然而,增量不增收,上演“多收了三五斗”的尷尬,三年來,分別虧損3.8億元、4104萬元和11.79億元,累計巨虧約16億元。

寒武紀方對連年虧損解釋稱,一方面,研發支出較大,產品仍在市場拓展階段;另一方面,報告期內因股權激勵計提的股份支付金額較大。

記者了解到,2017-2019年,寒武紀投入了巨額研發費用,遠超營收。2017-2019年,寒武紀年度研發費用分別為2986.19萬元、2.40億元和5.43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80.73%、205.18%和122.32%。截至2019年底,寒武紀擁有研發人員680人,占員工總人數的79.25%。

寒武紀坦言,其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及持續虧損,上市后未盈利狀態可能持續存在且累計未彌補虧損可能持續增大,無法保證未來幾年內實現盈利,上市后亦可能面臨退市風險。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科創板的機制更靈活,更適合像寒武紀這種目前來講沒有盈利,但未來可能有一些成長空間的高科技公司;此外,科創板估值的活躍度要比其他版塊要好。”

沈萌表示,寒武紀的業務所布局的細分市場相對來說比較超前,研發費用較多,這屬于該類型公司的特征,“能否實現盈利要看寒武紀的技術成熟周期有多長,如果一直在研發,一直不能形成領先的優勢,要不斷投入研發的話,那不確定性就會很大。如果這種不確定性長期保持,在某一領域沒有發展的優越性,那便從估值方面就會有所體現,就會越來越薄弱。”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對沈萌的觀點表示認同,許小恒表示:“寒武紀所布局的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無論是研發還是后期的生產,都要求極高的資金投入。如果產品沒有辦法規模化,將無法消化前期的高額開銷,將企業拖入虧損的泥潭。”

AI芯片“黑馬”,商業化卻難落地

寒武紀由陳天石與哥哥陳云霽聯合創立,陳天石與陳云霽均畢業于中科大少年班。中科院計算所曾成功研制了中國首枚通用中央處理器芯片“龍芯一號”,而寒武紀的前身便是中科院計算所于2008年組建的“探索處理器架構與人工智能的交叉領域”10人學術團隊。

從業務層面來講,寒武紀的主營業務是應用于各類云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為客戶提供豐富的芯片產品與系統軟件解決方案。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面向云、邊、端三大場景分別研發了三種類型的芯片產品,分別為終端智能處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并為上述三個產品線所有產品研發了統一的基礎系統軟件平臺(包含應用開發平臺)。

2017-2019年,寒武紀的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總營收的99%。其中,2019年,寒武紀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銷售收入7888.24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17.77%;智能IP收入6877.25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15.49%;智能計算集群系統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2.96億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66.72%。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市場中,阿里收購中天微,百度自研DuerOS智慧芯片、XPU,華為海思自研芯片,此外,越來越多的芯片設計公司進入市場瓜分AI芯片的蛋糕。寒武紀可謂AI芯片的“黑馬”,

然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寒武紀短時間內還無法進入AI芯片第一梯隊。據Compass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寒武紀在全球芯片企業排行榜中排名23。而寒武紀亦坦承,與英偉達、英特爾、AMD等國際大型集成電路企業相比,公司在整體規模、資金實力、研發儲備、銷售渠道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據艾瑞咨詢測算,芯片銷售利潤一般在每顆幾美金,只有當產量達到千萬量級時,芯片定價才能覆蓋研發費用和芯片成本。

對此,投融資專家許小恒表示:“雖然寒武紀確確實實在AI芯片領域有深厚的技術積累,但僅有技術并不意味著產品能夠在終端市場實現成功的商業落地,能規模化的在特定市場應用其實并不容易。寒武紀的解決方案還沒有很好地進入一些場景進入“臨床”,未來商業化之路還是步履維艱。盡管其市場拓展迅速,但市占率仍不高。”

與華為分道揚鑣,客戶集中度較高亟待開辟新客戶

提到寒武紀,就不得不提另一個科技巨頭華為。2017年與2018年,寒武紀IP產品最大的客戶便是華為,其大部分營收均來自華為的銷售額。據了解,華為麒麟970與麒麟980 AI處理器均采用的寒武紀的芯片IP方案。

但好景不長,2018年10月,華為輪值主席徐直軍宣布,華為將采取自主研發的“達芬奇架構”,并發布了兩款基于“達芬奇架構”的自研云端AI芯片昇騰310與昇騰910。隨后,2019年華為麒麟810處理器便搭載了自研AI芯片。至此,華為與寒武紀“分道揚鑣”,而華為海思也成為了寒武紀重要競爭對手。

對此,寒武紀方面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2019年寒武紀來自終端處理器IP業務的收入占比開始減少,新增了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與智能計算集群系統業務,并且新增業務營收明顯超越了前者。但是,寒武紀亦坦承,其依然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2017-2019年,寒武紀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00.00%、99.95%和95.44%。寒武紀方面表示,若主要客戶大幅降低對公司產品的采購量或者公司未能繼續維持與主要客戶的合作關系,將給其業績帶來顯著不利影響。此外,寒武紀面臨著新客戶拓展的業務開發壓力,如果新客戶拓展情況未達到預期,亦會對其盈利水平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寒武紀向前五名直接供應商合計采購的金額分別為1422.28萬元、2.03億元和3.63億元,占同期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2.64%、82.53%和66.49%,占比相對較高。

對此,寒武紀方面坦承,由于集成電路領域專業化分工程度及技術門檻較高,部分供應商的產品具有稀缺性和獨占性,如不能與其保持合作關系,其短時間內難以低成本地切換至新供應商。此外,未來若供應商業務經營發生不利變化、產能受限或合作關系緊張,或由于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不能與寒武紀繼續進行業務合作,將對其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沈萌表示,資本市場也擔憂“對大客戶依賴程度高”問題,對寒武紀來說,除了在技術上繼續演進,要突破,還要開辟更多新客戶,讓其收益更平衡。

對大客戶依賴程度高會帶來風險,許小恒認為,對大客戶依賴,會影響到企業獨立性,而獨立性是首發上市的重要門檻之一。建議寒武紀多開拓新客戶,優化客戶結構,提高信披質量,進行合理解釋。

【觀信股票財經網的新聞、圖片、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行業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