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免稅概念火爆,但并非是百貨業轉型的新良藥)記者|張子怡在王府井百貨獲得國內第8張免稅牌照后,原本落寞的百貨行業很快躁動起來。7月開始,免稅牌照成為百貨類上市公司最熱概念。百聯股份、鄂武商、大商股份、歐亞集團、南寧百貨、友阿

(原標題:【深度】免稅概念火爆,但并非是百貨業轉型的新良藥)

記者 | 張子怡

在王府井百貨獲得國內第8張免稅牌照后,原本落寞的百貨行業很快躁動起來。

7月開始,免稅牌照成為百貨類上市公司最熱概念。

百聯股份、鄂武商、大商股份、歐亞集團、南寧百貨、友阿股份、步步高等公司,相繼發布公告稱:已向相關政府部門提出免稅品經營資質申請。

公告一經發出,各家公司股價紛紛上漲。“免稅牌照”似乎成為傳統百貨公司轉型的新途徑。

不過,股價漲停的背后,是百貨類公司業績長期低迷不振的現實。

而百貨公司們期待的市內免稅店,真的能成為百貨轉型的下一站嗎?還是,只是百貨類上市公司的股價狂歡?

“免稅店”概念狂歡

7月24日,東百集團公告稱,為進一步優化商業零售業務結構,拓展業務范疇,增強企業競爭力,公司近日向福建省及福州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公司控股子公司蘭州東方友誼亦向甘肅省及蘭州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在蘭州中心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

這是7月以來的第9家宣布申請免稅牌照的百貨類上市公司。

長期接觸百貨公司的業內人士陳倩告訴界面新聞:“現在申請免稅牌照的公司,大部分都可能在蹭概念,申請免稅牌照是很復雜的過程,涉及到的政府部門比較多。現在提出來申請,誰知道牌照多久才能拿到?”

9家百貨類公司無一例外都表示:免稅經營牌照尚在推進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

不過,這并不妨礙股價大漲。多個百貨股經歷了股價的連續上漲。

以百聯股份為例,公司6月11日公告稱,股票于6月9日至11日連續3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屬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形。

彼時百聯股份稱,其尚未發現涉及本公司的需要澄清或者回應的媒體報道或市場傳聞,公司也不涉及熱點概念。等到7月6日晚間,百聯股份突然發公告稱,控股股東百聯集團已提出免稅品經營資質的的申請,在這前后,股票連續收出7個漲停板。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自從王府井申請免稅牌照形成熱點概念后,免稅牌照就被人為賦予了點石成金的價值。但是實際上免稅業務對于上市公司帶來的收益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單純炒作免稅概念對上市公司本身業績并沒有太多幫助。”

多數百貨公司在電商興起、購物中心沖擊下,業績常年不振。

以龍頭百貨公司王府井為例,2019年全年,王府井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29%至267.8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跌19.98%至9.61億元。其中,占王府井營收主體百貨業態全年收入同比下降3.52%,財報中將此解釋為“受門店減少以及部分門店閉店裝修的影響”。

去年因寶能系增持而備受關注的南寧百貨,營業獲利更是困難。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8.6億元,同比下降12.8%,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這是南寧百貨自2014年始營業收入的第五次下降,僅2017年營收同比增長5.16%。

受疫情影響,百貨公司一季度業績暴跌。

以一季度數據表現來看:南寧百貨實現營收1.54億元,同比下滑67.77%,凈利潤虧損3909萬元,同比大幅下滑29879.46%;中百集團實現營收39.54億元,同比下滑10.45%,凈利潤虧損1.7億元,同比下滑739.94%;王府井實現營收15.2億元,同比下滑78.79%,凈利潤虧損2.02億元,同比下滑150.16%;百聯股份實現營收98.36億元,同比下滑30.94%,凈利潤2652.14萬元,同比下滑91.93%;

此外,中百集團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虧損6000萬元-80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264.95%-319.94%。鄂武商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4000萬元-45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6.67%-107.50%。

業績下跌的情況彌漫在整個百貨業,倘若擁有“免稅牌照”,下滑的業績將在資本市場得到彌補。

以王府井為例,雖然公司2019年、2020年第一季度財務數據并不樂觀,但從6月11日至7月11日的一個月內,公司股價累計上漲超過146%。

早前3月31日,發改委、中宣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將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

借此,獲取免稅牌照,設立市內免稅店,被看作百貨公司們轉型的新路徑。

免稅難以拯救百貨業

“目前來看,除了股價之外沒什么影響。長遠看,肯定會抑制整個行業的轉型發展。傳統百貨公司都去做市內免稅店,變成比原來更純粹的購物場所,這不是在倒退嗎?”一名民營百貨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

受困于業績低迷,大部分百貨公司都蹣跚在轉型的路上。升級裝修、改變招商業態成為最常見的轉型方式,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發現:百貨公司變的越來越像購物中心,只是仍然不及購物中心。

茂業百貨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重慶茂業實施百貨類購物中心化策略,減少聯營專柜增加配套租賃專柜,減少聯營收入增加租賃收入。但由于市場激烈競爭的結果,促銷折扣常態化,聯營毛利率下降。華南區標的公司引入了較多的租賃合作模式品牌,以餐飲品牌居多。茂業華強店、南山店、東門店進行了裝修調整,引入目標定位性品牌。短期業績難達預期影響,更多以門店補貼促使業績提升。

無論如何,提升“消費體驗”已成為百貨公司們的新共識,免稅店的“購物”功能性則更為純粹。

“美蘭機場的免稅店給我的感覺像是超市,在安檢完之后有個集中的區域,很多貨品集中堆放在哪里,再往里走還有一些小店鋪,有它們主推的熱銷產品,但品類不全,體驗很一般,沒買到什么我就登機了”,周末在海口美蘭機場逛過的游客劉女士告訴界面新聞。

“服務”與“品類”是免稅店的一大問題。

法國代購小楊介紹稱:“巴黎有幾家市內免稅店,就是一個幾十平或者一百來平的商店代理分銷不同品牌的產品,種類并不多,基本上就是導游帶旅游團過去,我們很少去哪里買。巴黎機場的免稅店體驗比較好,貨品多,都是獨立的店鋪。”

據《北京商報》報道,北京目前有兩家市內免稅店,分別是由中免免稅店和中出服免稅店。其中,藍色港灣的中免免稅店為北京市內首家免稅店,該門店以“店內預約,口岸提貨”的方式落地,主要針對境外游客開放,在消費者受眾上局限性較大,從而導致了該門店客流較少的情況。

中出服免稅店雖然面向中國公民,但也只針對擁有180天內入境記錄的消費者,且每人的額度僅為5000元。有網友認為,中出服免稅店的商品品牌多為中端產品,國際奢侈品牌較少,吸客能力有待提高。還有網友透露,該免稅店即將在8月撤店,新的選址目前尚不清楚。

由此可見,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店如何共生發展也成為一大難題。

陳倩認為:“免稅店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買商品,買便宜商品,服務并不是最主要的。如果百貨公司獲得免稅牌照,那你的含稅商品怎么辦?這需要百貨公司在商品上做出差異化。以及,新的市內免稅店要設立在哪里?現階段成熟商圈位置都是滿的,難道百貨公司在自己的門店開辟個免稅區域?這種模式也很奇怪。市內免稅店怎么做、經營怎么平衡、怎么權衡各方利益,百貨公司都去做免稅店,這種想法不太靠譜。”

在王府井之前,國內擁有免稅牌照的企業只有7家。分別為中免、日上免稅行、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僑。

中免是中國免稅生意的“隱形”王者。截至目前,中免已在全國范圍內布局超90個城市,擁有248個免稅店。中免以近82%的市占率笑傲中國免稅市場。

2019年,中國中免免稅商品銷售達到458.18億元,占公司收入比例的48.85%;有稅商品收入僅為11.49億元,占比1.23%。

中免是唯一一家獨立擁有上游品牌商供貨渠道的免稅運營商,深免、珠免、海免均通過國際免稅運營商或中免采購。

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下,中免在產品品類、價格、成本方面優勢明顯。較低的成本價格給了中免較大的營銷折扣空間。在2019年至今的免稅店活動中,中免活動力度和豐富度最大,三亞海棠灣幾乎月月促銷。

【觀信股票財經網的新聞、圖片、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行業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