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大基金看后市:指數震蕩盤整,后續應關注哪些方向?)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李德勝
截至7月7日收盤,滬指漲0.37%,深成指漲1.72%,創業板指漲2.44%。
在7月6日瘋漲后,第二日三大指數沒有延續瘋漲勢頭,開始震蕩盤整。值得注意的是,權重股回調,創業板走勢好于主板,盤中一度漲超4%,兩市個股漲跌互半,兩市成交額繼續新高,逾1.7萬億。
板塊上,科技股再起,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板塊盤中大幅走強,尾盤半導體板塊跳水帶動創業板指有所走弱。題材開始活躍,免稅概念依舊強勢,電子煙板塊爆發,抖音概念拉升。
那么接下來,三大指數沖高回落之下,投資者應重點關注哪些方向?后續又該如何配置?為此《每日財報》整理了10家基金公司對于后市的觀點,看看機構投資者的判斷。
嘉實基金:增量資金推動市場快速上漲,未來關注四大方向
市場風險偏好提升、低估值補漲、流動性寬松、經濟逐步向好等因素是近期市場快速上漲的核心原因。對于未來市場發展走向,嘉實基金認為當下已經進入結構性市場,其中藍籌搭臺、成長唱戲依然會是主旋律。
具體來看,當下中小成長與大盤藍籌估值的嚴重分化,是此輪低估值板塊上漲的基礎。同時,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增量資金進入是市場快速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譬如進入7月以來市場交易量明顯放大,機構北向資金流入也明顯加大。
此外,隨著大盤藍籌的補漲以及中報披露高峰漸近,基本面的驗證或將對周期、藍籌造成約束,而成長類景氣度較高,有望繼續。
而在具有成長潛力的方向上,嘉實基金成長投資策略組投資總監歸凱認為,具有未來成長想象力的機會主要集中在大健康、大消費、科技、先進制造四大方向。
金鷹基金:資本市場迎來發展機遇,中報超預期品種值得重視
增量資金仍將持續流入國內股債市場,不斷開放和市場化推進中的資本市場正在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疫情不改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全年看多A股的重要投資邏輯——貨幣寬松、資產荒、股市政策支持、房市向股市切換、中國資產吸引力的提高等,并未發生實質性變化。
而疫情過后,中國資產的吸引力有望出現更進一步的快速上升,海外資本大舉進入A股市場的過程遠未結束。
下半年的策略方向上,我們繼續建議重點圍繞行業景氣修復或持續上升的視角做積極的布局,中報超預期品種值得持續重視。另外,考慮到市場層面正在發生的新的結構變化,風格上宜逐漸趨于均衡,金融股的配置價值繼續值得重視。
諾安基金:繼續看好優質成長股 ,關注寬信用效果能否體現
市場在后疫情階段震蕩向上,并在金融、周期等低估值拉動下加速上行,背后是經濟預期的復蘇和整體市場流動性的階段性友好。
當前資金和經濟的組合仍然有利于成長股,組合結構繼續維持向成長股的配置傾斜,同時認為低估值的金融、周期有一次性估值修復的機會。
雖然成長股中階段性的局部擁擠可能會出現,但優質成長股在回調后仍然會帶來不錯的介入機會。價值股的短期機會來自資金擁擠下的一些配置行為,具有脈沖式的特點,拉長時間段來看,優質成長股會有更明顯的回報優勢。
對于市場的結構特征,需要留意的是隨著經濟的逐漸修復,寬信用的效果是否能夠體現,是否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轉入實體企業的業務擴張,從而導致順周期價值股的集中修復機會出現,這些因素的判斷會可能直接影響下半年的市場結構。
建信基金:市場中樞將逐步抬升,關注高景氣成長板塊
市場上漲,并出現顯著的風格切換,主要由于板塊估值分化和經濟修復持續超預期。而在估值分化較大的情況下,低估值板塊對增量資金吸引力更大。
資本市場改革在7月進入全面加速階段,成為推動券商,以及全市場上漲的重要催化劑。預計在流動性不會趨勢性收緊和自上而下盈利會逐季改善的背景下,下半年市場中樞將會逐步抬升。
風格上,低估值在短期內(季度區間)有望取得相對收益,建議關注由于資本市場改革預期的推動帶來的券商中長期配置機會及地產、家電、白酒、汽車及其他地產鏈消費。
從1-3年的中長期維度來看,看好高景氣的成長板塊包括半導體、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互聯網金融等。
興銀基金:三季度將成為經濟企穩向復蘇轉換的關鍵窗口
從中信風格指數來看,上半年A股市場發生明顯的風格切換: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成長風格占主導。2020年3月至6月中旬,消費風格占主導。
隨著復工復產節奏的加快和逆周期調節政策的不斷加碼,金融、經濟數據逐月轉好,地方債、國債的發行量在5月達到1.5萬億的天量。近期資產之間的收益特征也符合經濟企穩的表現。因此,三季度將成為經濟企穩向復蘇轉換的關鍵窗口。
新冠疫情只會推遲周期的節奏,不會改變周期的運行規律。全球流動性寬松的預期不變,大部分國家復工復產帶動經濟緩慢修復也是較難撼動的事實。
下半年國內經濟周期大概率將處在從經濟企穩走向弱復蘇的階段,股票和商品是更適合配置的品種。海外大部分發達國家疫情得到控制,科技相關、醫藥、先進制造等新經濟領域將重新回到我們視野。
招商基金:部分消費和醫藥板塊的個股可適當兌現盈利
A股大漲主因在較為充裕的流動性及較強的賺錢效應下,場外資金加速入場。其一,余額寶等傳統理財收益率的持續下行以及剛兌的逐步打破,居民大類資產配置向權益類轉移的趨勢有所提速;其二,海外央行持續釋放的大量流動性持續回流疫情防控較好的新興市場,國內資本市場受益明顯。
對于后續大勢研判,招商基金認為行情的高度和特征將更多取決于資金面的變化,同時重點關注監管政策是否釋放降溫信號。
一方面,當前仍處于散戶資金持續進場階段,市場情緒高昂、成交量放大;另一方面,國內疫情防控有效、多項經濟指標均呈現環比改善態勢,因此低估值周期性板塊短期看仍有一定修復動力,未來的向上空間取決于經濟恢復的斜率和強度。
與此同時,從中期角度看,更具行業高景氣度和成長空間的科技板塊或更受交易性資金和散戶資金的青睞,仍值得重點關注;對于部分估值已經偏貴的消費和醫藥板塊的個股則可適當兌現盈利。
富國基金:適度增配低估值金融地產等經濟敏感度更高的板塊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的意外爆發,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為應對疫情的負面影響,多國均采用了較強的刺激措施。在經濟相對疲弱的背景下,充裕的流動性涌入消費(業績長期穩健增長)和科技(業績具有爆發潛力),持續流出金融地產(業績易受經濟影響),故上半年行業分化趨于極致。
下半年以來,金融地產等藍籌板塊出現報復性上漲。從背后的原因來看,金融地產上漲主要受1海內外數據持續超預期,經濟復蘇逐步得到印證;2下半年投資者調整戰略布局的拉動。
經濟基本面的改善,使得A股基礎更加牢固,如果說單靠消費和科技拉動大盤稍顯疲態,金融地產的發力則能形成更強的合力。
站在當前時點來看,全球經濟有望持續回暖,流動性短期將維持充裕,市場環境相對友好,行業風格更加均衡,A股具備較高的長期配置價值。
在繼續持有消費和科技的同時,適度增配低估值的金融地產等經濟敏感度更高的板塊,或是當前較好的投資策略。
大成基金:創新周期的科技、疫情受益的醫藥和線上業態仍保持高景氣度
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跌-2.15%,而創業板指收漲35.6%;與此同時創業板與上證綜指的估值差異也拉大至5倍。中小成長與大盤藍籌估值的嚴重分化,是此輪低估值板塊上漲的基礎。
企業盈利方面,隨著信貸傳導和復工復產,各大類板塊的業績在二季度均不同程度反彈,其中生產回升貢獻較大的是地產、基建和汽車。
在牛市行情中,處于創新周期的科技、疫情受益的醫藥和線上業態仍將保持高景氣度,以創業板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方向長期仍然值得期待。
景氣度保持平穩較高水平的是必須消費中的食品飲料等;景氣度偏弱的是制造業和聚集性服務業,但由于疫情加速行業洗牌,各細分領域龍頭公司均在經歷集中度快速提升,體現結構性的機會。
方正富邦基金:市場邏輯中長期并未改變,關注消費升級、先進制造
疫情中受損的周期性和可選消費行業大概率會出現復蘇,然而,除非經濟出現強勁復蘇,使得這些行業出現強勁的盈利趨勢,否則,這些行業中長期股價的比較優勢并不大。從行業比較的角度看,它們只具備階段性的機會。
在中長期時間維度上,市場的主邏輯基本沒有變化。但年內在估值分化加劇的情況下,部分低估值低漲幅的行業和非龍頭股票有階段性的修復性行情。
行業的高景氣度是出現大行情首要的條件,若我們不把疫情結束的時間點作為主要考量因素,即首要選擇的是產業內生性長期趨勢的確定性,并且中短期至少不受損于疫情的行業,那么消費升級、先進制造是主要的兩個思路。
一個很有效的選擇原則是“進口替代”,中高端消費品、專利藥、半導體產業等均符合這個條件。還有些行業在消費升級和先進制造兩者兼備,這些行業的景氣持續性和產業成長空間更優,例如新能源車、5G消費電子、5G文化娛樂。
南粵基金:全面牛市展開,近階段周期優于消費
【觀信股票財經網的新聞、圖片、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行業信息傳遞,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