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莊子的“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炎詹詹”的準確讀音是什么

大(dà)知(zhì)閑閑(xián),小(xiǎo)知(zhì)間間(jiàn),大(dà)言(yán)炎炎(yán),小(xiǎo)言(yán)詹詹(zhān)。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出自戰國時莊子所著《莊子·齊物論》。

【翻譯】最有智慧的人,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服。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

(1)大言炎炎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寫作年代

《齊物論》末節中的“昔者”二字,為推斷其著作年代提供了一項鐵證。莊子卒于公元前286年,已處于戰國后期。“昔者”說明在莊子死后又隔了很長一段時期,推斷為秦漢之間,是有可能的。從文字上看,也確為后人追述的口吻。

《齊物論》不同于先秦時代的一般著作,當時著作很少特立題目,皆先成篇章,然后或取首句中的數字,或隨取二字以安題,其題亦無甚意義。《齊物論》以論名篇,亦為古籍中所罕見。

《論語》雖以論名書,至漢初方普遍使用,如《過秦論》、《鹽鐵論》等,即以《莊子》三十三篇的命題,除《齊物論》外,有以三個字為義,有用兩個字作為篇名,都沒有以論來命題。由此可證,應成書于開始以論名篇的秦漢之間。

從《齊物論》的內容來看,確帶有秦漢之間的時代思想特征,如對至人的描繪:“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

若然者,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于己,而稅利害之端乎?”又言圣人:“旁日月,挾宇宙,參萬歲而一成純。”秦始皇、漢武帝都向往神仙,追求長生不老,可以說是《齊物論》中至人、圣人的影響。

《齊物論》還綜合了慎到、公孫龍及老子諸家的學說,則此論產生之最早時期,亦不得在《慎子》、《公孫龍子》、《老子》等書的成書之前,《慎子》與《公孫龍子》大約成書于秦漢以前的戰國晚期。

而《老子》書的著作年代則說法很多,然大多數人皆傾向于成書在戰國時期。《齊物論》既然吸取了《慎子》、《公孫龍子》、《老子》等書中的內容,則其著作年代,必然在這些書之后,再早也不會早于戰國晚期。

綜上所述,《齊物論》的成書年代,當是在戰國晚期以后,漢初寫作的《 淮南子》成書之前,定為秦漢之間。

社會環境

戰國時代的說客們,每一個都是好強雄辯,彼此執著于自己的觀點。從而勾心斗角、彼此傷害,而不是真正體會“道”的情懷,更別說淡然明志、自得其樂。所以他們從生活態度上就已與“道”背離而馳了,莊子對他們予以了辛辣的諷刺:“喜怒哀樂,慮嘆變,姚佚啟態,樂出慮、蒸成菌。

日夜相抵乎前而莫知其所萌。”作為說課的知識分子們高興、憤怒、悲哀、歡樂,他們憂慮感嘆不斷、反復恐懼焦躁不安,就像音樂從虛空的東西里發出來的一樣,菌類被地氣蒸發而出。這種種情緒和心態日夜在自身面前循環更替變化著,卻不知道是如何萌生出來的。

人們以此追求真理,又口口聲聲地不斷認同、追尋,卻是不知不覺地在遠離真理。

戰國時期,百家議論紛紛,思想復雜混亂,莊子認為萬事萬物根本上都出于自身、是齊一的。他批判那些執著于分別是非對錯、好勝好強的心態。他認為“道”本身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自然而然的,那么追求真理,尋求“道”的人也應具有逍遙自在的、沒有任何束縛的、怡然自得的心境。

面對百家烽起的社會現實,莊子敏銳地注意到了“當時之為論者”們的許多令人深感痛心的表現,并且發現他們全都表現出了“弱于德,強于物”的傾向,一味投身于對外物的探求,而不在乎對個人生命的培護。因此,他們也必然會在“與物相刃相靡”中喪失本真之我,并使自己的生命受到戕害。

莊子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試圖尋求一條解開心靈枷鎖,破除執著、達到自由自在的心靈世界之路。正是“當時之為論者”們在論辯中被外在的因素所左右、所異化的這一令莊子深感痛心的社會現實的存在,才讓莊子如此迫切地提出齊一“物論”思想。

參考資料來源:網絡-齊物論

⑵ "大言炎炎"和"老神在在"兩個詞的具體意思是什么

一、大言炎炎

比喻過高估計自己,藐視別人。有時也指夸大口的言論非常猛烈。出自戰國·莊子的《莊子·齊物論》: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服。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

二、老神在在

是由閩南話的諺語而來。老神在在一般就是很從容的意思。但有時也會用來批評某人消極,不作為。老神:本指成仙已久的神祇,此處借指心神,內心狀態。在在,度在,在閩南語里的是“堅固、穩重、平和”的意思。

(2)大言炎炎擴展閱讀

一、大言炎炎近義詞:自命不凡

1、拼音:zì mìng bù fán

2、釋義:指自以為很了不起,自以為比別人高明。

3、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楊大洪》:微時為楚名儒,自命不凡。(譯文:那時是楚國有名望的儒學者,自以為比別人高明。)

二、大言炎炎反義詞:妄自菲薄

1、拼音:wàng zìfěibó

2、釋義:本意是自暴自棄,后來也引申為過分看輕自己。

3、出處:三國·諸葛亮《前出師表》: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譯文:您應該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以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的美德,激發志士的勇氣,不應當過分看輕自己。)

⑶ 大言炎炎的意思是什么:-D

大言炎炎,出自《莊子·齊物論》中的“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是指夸大口的言論非常猛烈。比喻過高估計自己,渺視別人。

“大言炎炎”一般與“小言詹詹”做對比使用。

大言:正大的言論。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詹詹:言詞煩瑣、喋喋不休的樣子。成玄英疏:“詹詹,詞費也。”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的意思就是: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服。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

大言炎炎有時也指夸大口的言論非常猛烈。比喻過高估計自己,藐視別人。

⑷ 大言炎炎是什么意思

大言炎炎

:出

《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總的意思就是夸大口的言論非常猛烈。比喻過高估計自己,渺視別人。

⑸ 謎語大全:大言炎炎

如圖——

1、大言炎炎(打一常言俗語)

謎底:白熱化

2、大言炎炎(打一國際名詞)

謎底:南南會議

⑹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智者看上去顯得非常廣博,小智者卻十分瑣細;高論者盛氣凌人,爭論者小辯不休。

出處:戰國 莊周《莊子·齊物論》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日以心斗。”

譯文:大智者看上去顯得非常廣博,小智者卻十分瑣細;高論者盛氣凌人,爭論者小辯不休。辯士睡時,精神與夢境交錯在一起,醒后疲于與外物接觸糾纏。每天與外物相接,其心有如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戰斗一樣疲憊。

(6)大言炎炎擴展閱讀

《莊子·齊物論》賞析:

《莊子·齊物論》主張超越是非彼此,實現道通為一,達于“齊物”。那么,“以明”是達于“齊物”的方法。“以明”概念是在反面論證中提出來的,作者首先指出世人執著于是是非非的爭論,“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而不能達到齊物逍遙境界。

于是作者提出“以明”做為達到“齊物”的方法。從事物自性來看,天理是齊同的,“以明”就是要物各任其分,在其本性范圍內盡興發揮,呈現本然天理,從這個角度看,萬物是一齊的。

⑺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莫迷詩,勿沉詞,路漫漫其修遠矣…盡信書不如無書午安!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⑻ 大言炎炎 是什么意思

【成語】:大言炎炎

【讀音】:dà yán yán yán

【釋義】: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有時也指夸大口的言論非常猛烈。比喻過高估計自己,藐視別人。

【出處】:《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大言:正大的言論。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

⑼ 大言炎炎是什么意思

大言炎炎:出處《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總的意思就是夸大口的言論非常猛烈。比喻過高估計自己,渺視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