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上杭:國資發力,產業有生机

匯港名苑怎樣,匯港名苑怎樣

上杭縣雖然地處閩西山區,但產業引擎強勁。

股票跌停瞭怎麼辦,股票跌停瞭怎麼辦

近年來,上杭對縣域國有資產統一办理、会集運營,不斷深化國資國企变革,有力推動實現“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真实做到“管得住用得好”。國資國企变革帶來汹涌的加速度,上杭邁出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脚步。到现在,全縣國有資產總量規模達489億元,居全省前列。2016至2018年,上杭連續三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

股往金來,股往金來

縣域國企誰來管、怎麼管?

維宏股份,維宏股份

過去,上杭縣域國有資產一度走進“死胡同”。論組織装备,機構和人員不健全,易形成監管真空;論經濟效益,大部分國企處於微利和虧損狀態;論產業佈局,高新技術產業少,發展後勁缺乏。

2013年3月,上杭組建瞭全省首個縣級國資局,從體制上化解國資監管作业職責不清和職能缺失。2015年,縣國資局升格為縣政府作业部門,國有資產監管運營體系往統一、規范、高效的方向快速邁進。

縣域國企“誰來管,怎麼管”的困局迎來破題。根據現代企業准则,上杭拟定瞭一系列監管准则,树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選拔委任准则,規范所出資企業重大事項決策和報告程序,完善瞭國有企業各項審計准则,並將審計結果作為人員任免、薪酬查核的重要依據,做到“能上能下”。

發揮國有資產的撬動效果,必須办理和服務好龍頭企業。

“上一年,我們得知紫金礦業在剛果金的銅礦伴生鈷資源後,就敏銳地意識到這一戰略資源在新能源產業中的重要效果,当即要求紫金礦業必須把每年的3000噸鈷運回上杭,招引瞭吉祥、杉杉到上杭一起投資三元前驅體资料項目。”上杭縣委書記傅藏榮告訴記者。到现在,紫金礦業已帶動上下遊金銅企業52傢、化工企業9傢、建材企業2傢、貴金屬加工企業3傢。

“縣屬國企興杭國投公司是紫金礦業的最大股東。政府作為國資的代表,有充沛的話語權。”縣財政局(機關)黨委副書記劉貞壽介紹說,發揮榜首大股東的服務效果和國有產權代表監管效果,催促企業加強對外投資的办理,強化投資風險管控,促進龍頭企業可持續發展。

变革創新不停步。本年,根據中心深化機構变革精力,上杭將原國資局相關職能並入財政部門。变革,駛向愈加簡明、高效的縱深區。

怎樣用好資本撬動產業?

走進上杭蛟洋工業園區的年產6000噸六氟磷酸鋰項目現場,一派繁忙有序的生產现象。“作為高新企業,我們就近选材、變廢為寶,生產純度高達99.9%的六氟磷酸鋰,有望打破發達國傢的壟斷。”龍德新能源公司技術總監楊瑞甫說,本年初試產以來,產品供不應求,預計三期項目悉数投產後年產值可達10億至15億元。

楊瑞甫曾是北京理工大學的博士,專註研讨鋰離子電池含氟功用资料20多年。但因種種原因,他和技術團隊曾輾轉多個園區,始終在觀望。

“2017年,通過上杭企業德爾科技公司推介,我計劃把項目落地蛟洋。但項目一期的啟動資金就讓我們发愁。”楊瑞甫說。

“縣政府瞭解到企業資金困難後,榜首時間要求國投全力幫扶。除資金支撑外,我們還牽線市工發集團,三方一起註資1億元树立龍德新能源公司,促进高新項目順利孵化。”興杭國投公司董事長李建說,依托縣屬國有投資平臺,主動引进顶级技術和民間資本,嫁接新興產業,完结技術、產業、資本戰略協同。

扶上馬又送一程。興杭國投還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合作上杭新產業培养戰略,重點投資縣內新资料及化工、金銅產業鏈延伸、氫能儲能等成長性杰出的企業。此外,興杭國投公司還办理運作規模5000萬元的“上杭縣企業應急基金”,幫助企業減少續貸本钱,进步續貸成功率。到本年6月,累計為12傢企業供给17次應急周轉資金20648萬元,歷年累計周轉總額26.8億元。

上杭是“中國建築之鄉”,建築業已成長為繼金銅之後上杭又一支柱性產業。“綠色建築是大勢所趨,但這一超前的發展理念需求政府引導。”綠科集團董事長胡進斌說。為此,2016年,縣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和廣東啟光綠色建築有限公司一起投資树立綠科集團,打造綠色建築園區,為傳統建築業註入新生机。

怎么激活國資的造血功用?

“黃竹小學上一年8月動工,本年9月開學,將為上千名孩子帶來優良的就學環境。”在臨城鎮黃竹村,上杭城發公司董事長劉如洲說。

“產業集合引进很多人才,對城市配套設施提出新的要求。”劉如洲說。以城發公司為例,本年計劃建設71個項目,首要涵蓋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城區提高改造等急、重的民生工程。

8月上旬,龍巖市金銅產業項目對接會在上杭闭幕。不少外商驚嘆於上杭“一年一大變”。“速度源於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劉如洲說,依照現代企業办理要求,树立一系列標準體系,提功率保工期。

近年來,上杭結合資源、資產、資本優勢,組建瞭興杭國投公司、工貿公司、城發公司等七傢國有一級資本資產營運公司,明確企業的功用定位和發展方向。如,興杭國投公司負責專業化資本運作、城發公司負責代建政府公益性項目等。

“政府有別於市場主體。為確保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建立國資運營平臺必不可少。”劉貞壽說,經過多年深耕佈局,這些國有公司的業務范圍敏捷拓宽,“造血”才能增強。

“為減輕財政負擔,我們主動走向市場,謀求發展新路子。”劉如洲介紹,一邊節流,即深化調查了解,盤活各類閑置房產資源,本年上半年就回籠資金約1.3億元;一邊開源,拓宽自營業務,開展水泥、鋼材、電纜等各類建材設備的經營貿易,實現營業收入1689萬元。

“通過变革,國有資本在支柱產業和民生領域撬動效應愈加顯著,國有企業的產權結構和資源装备得以明顯優化,經營機制愈加靈活,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下一步,將加大創新力度,推進資本佈局,規范資本運作,加速打造千億國有資產,爭取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傅藏榮說。(記者劉必定張傑通訊員林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