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直在跟大家讲构建好自己的“核心+卫星”、“防御+进攻”的组合,我看到很多朋友都做了类似组合,但也出现一些疑问,本期内容我们就再做个简单梳理最优投资组合:
一般大类资产配置的组合:
通过固收类+权益类产品的搭配,国内+国外的搭配,以及适度加些商品类,来达到分散风险、获得轮动收益的配置方法。
我们模拟一个组合,看它的历史表现:
备注:
医疗基金2015、2016用国投瑞银医疗保健混合(000523)代替;
黄金基金2015、2016用易方达黄金(QDII-LOF)A(161116)代替;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网,截止2020.6.12;以上数据仅为回测,不代表真实的产品推荐,如照搬操作,风险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这样一个组合,它的年化收益率在16.5%左右。如果你的全部金融资产能在风险分散的情况下,每年拿到这个收益率还是非常不错的。
这里可能有质疑了,我看好的单只基金的收益比这多多了,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去做组合呢?
我想回问的是,你能确保这只股票、基金每年都这样确定性的上涨吗,或者你每年都能找到一个确定性上涨的股票、基金?这个巴菲特都做不到的。
你敢把全部家当都放在某股票、或者某1-2个单权益类的基金里面吗?你肯定也不敢的。除非你投入的钱特别少,或者还很年轻,亏光也没什么大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一旦风险成为事实,都是你无法承受的。尤其是对那些积攒这些身家比较辛苦、家庭风险偏好比较中低位的朋友们,比较适合做分散配置,目标是获取长期收益。
所以配置的目的,不是和组合里面表现最好的基金比较,组合肯定跑不过里面某一表现优异的单基金;但是组合也不会踩到大雷,即便踩到,影响也明显小于持有单基金的情况,甚至组合的收益一定不会比“最低的那几只成分产品”更差。
组合的目的就是将最好的、最坏的都平均掉,在分散风险的情况下,获得一个长期较为确定的正收益,只要有正收益,就会有累积的复利效应,长期下来,积累的投资收益会非常惊人。
另外关于本案例的基金组合配置,一些风险偏好极低、或极高的,可以在上面的配比上进行灵活调减、调增。另外具体产品的选择也可做优化、或每个类别下进一步做分散。
然后在具体权益类产品的配置上,我们也可以做分散配置:
比如上述案例,我们使用的是“消费+医疗+小盘成长”的权益组合。实际上,我们一般完整的权益组合模型是这样的:
(制表:好买商学院)
在核心资产里,我们在整个市场处于低估值的时候,一般建议配置宽基指数最为轻松,而对于长期投资者、也能找到优选基金的,布局价值类的、长跑能力突出的、主动管理型基金;
在卫星资产里,我们同样在指数处于低估值的时候,配置行业、主题的指数基金,或行业、主题的主动管理基金,或者对于长期投资者、也能找到优选基金的,布局成长类的、长跑能力突出的、主动管理型基金。
另外,在市场处于结构性行情中,我们的核心资产还要尽量以“防御资产”为主,卫星资产才去配置一些“进攻资产”,以期待在震荡行情中,控制资产的总体回撤的情况下,尽可能捕捉到一些结构性机会。
我们依旧以当下市场环境来做个教学案例:
对于核心部分,即便疫情反复,经济波动,这部门资产抗跌性都会较强,且可能还会有正收益,长期走势较为稳定。可以配置3-5成的资产在这里,选择价值型宽基指数、长跑价值型基金、或消费和医疗等主题基金,1-3只基金即可;
对于进攻部分,这里首先关注新基建,次要关注创业板指数和调整充分后的科技题材。前面是经济刺激时期的受益品种,后者是疫情最终好转,成长股触底反弹,我们要始终保留至少1/3的资产在这里,博取未来的高成长机会。选择成长类宽基指数、科技类指数或主动管理基金,2-3只即可。
比如A选择被动+主动的、略喜欢跟市场热点,那么他可以这样配:
核心:富国沪深300增强、易方达中小盘(消费)、中欧医疗健康;
(消费和医疗也能在疫情反复和市场波动下,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卫星:长城创业板、国联安中证半导体ETF联接、广发小盘成长
(成长类起到增厚收益、迎接创业板牛市的作用)
B选择纯主动的长跑长跑、且不喜欢高估的东西,那么他可以这样配:
核心:富国天惠成长、睿远成长价值、中欧时代先锋(知名老牌基金经理、价值型选手的产品)
卫星:万家行业、嘉实新兴产业、信达澳银新能源(成长类的长期业绩偏稳定型产品)
然后根据疫情的情况、经济衰退的程度和时间,还可以进行灵活的权重转换,或者具体产品的微调。希望这些配置思路能帮助大家度过震荡市场,对波动更加从容不迫,真正做到坚持长期投资的心态和行动的结合。相信这样投资N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基金投资操作能力丝毫不亚于外面那些炒股的、甚至不逊于一些专业选手。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最后做个小调查: 你的资产里都有哪些,是怎么搭配的?你的核心资产、卫星资产是什么?在当下市场环境下,你的防御资产、进攻资产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