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婴儿

今天定制婴儿,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不久前,中山大学一研究团队发布了国内首份针对普通公众和HIV 携带者关于基因编辑认知的比较报告,超六成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持积极态度。575份HIV 携带者问卷显示,有94.78% 的HIV 携带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预防HIV 。另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针对2537名美国成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60% 的美国人支持对未出生婴儿进行基因编辑,认为为了降低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基因编辑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

这项技术也昭示着人类已可以实现基因编辑:更强壮的躯体,可选择的发色,更低的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当人类开始“定制婴儿”,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发明团队却呼吁暂停:所有人类都有责任考虑这项科技的后果。这引起了不少道德伦理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

团队呼吁在全球暂停基因编辑在人体胚胎的临床应用,这项应用的各个可能性都要被充分考虑。曾经也有分子克隆应用被暂停,直到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得到检测通过才得以恢复。基因编辑最终会使用到人体基因组工程,但如果不对技术风险和可能后果进行慎重考虑和讨论就直接使用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科技日报也就此次对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提出了四点疑问:

1.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定制婴儿?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林琦表示,这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问题的范畴,后果不可预测,一定是伦理争论的焦点。即使技术是100%可靠,人类是否可以或应该编辑自己的生殖细胞和胚胎,看到这个消息的绝大多数人肯定大脑一片空白。

参考资料: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人民网

《科技日报四问基因编辑婴儿》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