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記者汪子旭 向傢瑩)6月2日,中合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合擔保”)聯合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在京模模糊糊舉辦“數字時代下擔保行業服務普惠金融研討峰會”。會上,中合擔保董事、總經理曾傑提出共建、同享、模模糊糊構建普惠金融信誉生態體系的願景目標,呼籲融擔行業、金融機構等加強协作,模模糊糊支撑中小企業發展。

騰訊炒股大賽2013,騰訊炒股大賽2013

本次研討會以“融資擔保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從銀擔协作、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平臺生態圈打造等多個維度,就融資擔保服務普惠金融、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化沟通,為進一步發展實體經濟、構建新發展格式,註入新動力。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圖為“數字時代下擔保行業服務普惠金融研討峰會”現場。記者 潘悅 攝

眾股交易所?眾股交易所

融資擔保為中小微企業紓困

融資擔保行業在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效果越來越受重視,隨著一系列支撑方针出臺,行業發展日趨規范,業務規模持續壯大,融資擔保已經成為支撑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金融力气。

“融資擔保是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發展普惠金融,促進資金融通,特別是解決中小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具有重要效果,在服務社會經濟单薄領域,紮實推進銀擔协作,運用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等方面不斷获得打破,成效顯著。”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陳琳說。

1993年中國榜首傢融資擔保公司树立。2018年,國傢融資擔保基金公司树立,標志著我國完结瞭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的頂層設計,融資擔保行業開啟瞭聚集主業、做精做強、規范有序、科學佈局、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出臺文件,進一步明確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在支撑小微、“三農”方面的效果。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大幅拓宽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並明顯下降費率”。

近年來,融資擔保行業整體機構數量持續下降,資本實力、業務規模持續顯著增長,整體呈現提質減量的杰出發展格式。到2020年底,融資擔保行業共有法人機構5139傢,實收資本1.21萬億元,融資擔保在保餘額3.26萬億元。全行業支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融資擔保業務占在保餘額超過五成。其间,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在保餘額超過1.35萬億元,涉農融資擔保在保餘額4543億元,有力地促進瞭我國普惠金融事業發展。

“肩負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實體經濟重要任务的融資擔保業,積極作為、奮發有為,主動融入普惠金融建設大潮,創新探究融資擔保業助力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方式,获得瞭顯著成效。”經濟參考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張超文說。

行業龍頭踐行責任擔當

走過多年歷程的融資擔保行業,湧現出一批優質的融資擔保機構。其间,中合擔保作為行業龍頭,树立近十年來,累計支撑瞭上萬傢中小企業融資超400億元,累計債券擔保金額1100餘億元,居於行業前列。

“回忆十年前,中合擔保的树立,是經國務院領導批復赞同,使用外資設立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試點項目,是由國傢發改委作為‘協調人’牽頭落實的重要舉措。”中國國際經濟沟通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國傢發展和变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張曉強表明,試點項目旨在通過“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努力於探究緩解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歷經近十年的不懈探究與發展,中合擔保在助力中小企業成長、支撑國內實體經濟發展、保证國內金融市場穩定等方面获得瞭不俗的成績。

中合擔保總經理曾傑表明,中合擔保的試點,一是為瞭嘗試引進外資為树立規范有序、安全高效的中國融資性擔保體系發揮積極的示范性帶頭效果;二是作為資本規模較大、內部浓艳完善的商業性擔保機構,完善融資性擔保行業的行業結構;三是在有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創新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的有利嘗試。

據悉,在树立之初,中合擔保就設計瞭與擔保公司、銀行等開展“批量業務,份额分擔”的协作擔保業務方式,累計支撑瞭5000餘傢中小企業融資近200億元;創新性地通過小微企業调集債擔保方式,累計幫助200餘傢中小企業獲得資金支撑,融資金額超44億元;采纳股權投資的战略,支撑瞭152傢中小企業融資。積極探究融資擔保與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結合,為中小微企業供给綜合金融服務,為農牧、醫藥、塑化、航旅、物流等行業的中小企業供给瞭立體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

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會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表明,作為國務院使用外資設立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試點項目,中合擔保勇於創新,在業務發展、經營浓艳等領域進行瞭有利的探究和嘗試,切實踐行瞭融擔行業使用外資創新試點的職責和擔當。“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仍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气。中合擔保在這方面已經有瞭很好的探究,期望繼續堅持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方向,為實體經濟創造更多元化的融資途径和產品選擇。”

數字化轉型破行業痛點

曾傑坦言,發展普惠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面臨著信息獲取和風險管控的難題,中合擔保也不破例。曾经,由於短少產業平臺的支撐,短少與金融同業的業務協同,短少獲取企業信息的途径,未能构成可復制的、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方式。疊加宏觀經濟下行及疫情影響,個別項目風險陸續露出,給公司經營發展帶來瞭挑戰。

針對這些問題,陳琳表明,未來,融資擔保行業需求依托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創新服務,優化流程,整合傳統服務資源,聯動線上線下優勢,更敏銳、更靈活、更高效地響應客戶需求和社會需求。通過信息數據精深化處理、模型化應用,更大程度上發揮信息的乘數效應,完善優化小微企業授信的審批和風控方式;通過信息賦能,进步信貸的響應、審批、發放功率;通過規模化處理極大下降融資擔保業務運營本钱;通過进步信息運用水平,賦能行業發展,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

李若谷表明,過去,中合擔保在業務創新上获得瞭必定的成績。现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已成為國際、國內金融科技發展的首要領域。將來,要進一步加強意識創新、融入科技創新,以推動更高水平的業務創新。 “以金融創新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是新金融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合擔保未來應加強科技賦能,促進融資擔保服務質量和功率的升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