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3128.94点,上涨0.84%;深证成指报10743.96点,上涨0.48%;创业板指报2153.18点,上涨0.32%;中小板指(12058.531, 29.42, 0.24%)报6926.24点,上涨0.46%。沪深两市成交额分别为2658.20亿元和3746.84亿元,两市板块全线飘红,57只非ST个股涨停。
盘后分析,外围市场连续走弱之际,A股放量突破新高,再次证明外围因素影响较为有限。年底行情很可能比预期要好。昨日盘面以下几个特点比较突出:
特点一:券商股成风向标。昨日,市场一反前一日阴霾,券商建筑携手上攻,表明近期反复活跃的券商板块再现王者风范。盘面上,国元证券(25.080, 0.02, 0.08%)、东吴证券(15.560, 0.16, 1.04%)、国金证券(14.350, 0.06, 0.42%)、第一创业(40.140, 0.48,1.21%)、东北证券(13.750, 0.04, 0.29%)等表现出色。
深交所联合港交所、中国结算开展深港通全球路演,深港通开通进入读秒,外资进军步伐或加快。从过往经验来看,沪港通开通前,券商股领涨两市,此次历史或将重演。
特点二:中字头集体发力。中国交建(14.360, -0.11, -0.76%)、中国建筑(8.060, 0.34,4.40%)冲击涨停,中铁二局(13.550, -0.09, -0.66%)、中国电建(7.050, -0.03, -0.42%)、中国中期(24.560, 0.01, 0.04%)、中国重汽(14.710, -0.16, -1.08%)、中国中铁(8.830, -0.03,-0.34%)、中国中冶(4.320, 0.04, 0.93%)、中国铁建(10.660, 0.04, 0.38%)等纷纷大涨。中字头在国庆节后第一周有过亮丽表现,是沪指冲击3100点的功臣,经过持续的休整,昨日再度发力为大盘冲高贡献力量。
中字头一度掀起涨停潮,两市成交量再次放大足以说明市场其实不“缺钱”,至少在主力认可的题材上是火力全开,上演抢筹一幕。随着深港通进入读秒阶段,各家机构主力纷纷抢在开闸前加仓抢筹。
特点三:概念股再度激活。天津自贸区、债转股、智能物流和冷链物流板块的涨幅均超过2%。盘面上,博彩概念、PPP概念、壳资源、送转预期、船舶、快递、多元金融也涨幅居前,个股普涨。
行业方面,29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收盘时仅有农林牧渔一个板块微跌0.06%;其余板块中,建筑板块重新崛起,以3.52%的涨幅遥遥领先于其他板块;非银行金融、交通运输、商贸零售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87%、1.40%和0.93%。相对而言,特斯拉、次新股、黄金珠宝、西藏振兴等板块逆市下跌,但跌幅均未超过0.5%。
特点四:爆炒个股普遍回落。沪指创下新高后,前期热门武昌鱼(20.500, -0.98, -4.56%)、四川双马(34.950, -1.56, -4.27%)、名家汇(60.850, -1.30, -2.09%)、煌上煌(33.000, 0.23, 0.70%)、来伊份(64.700, -0.93, -1.42%)、天润数娱、灵康药业(35.500, -0.49, -1.36%)、可立克(36.300, -0.46, -1.25%)、天马股份(14.100, 0.02, 0.14%)等快速回落,这些持续涨停个股陨落的背后,是市场炒作路线陡然生变。尤其是恒大系“闪退”梅雁吉祥(6.540, -0.20, -2.97%),引起了投资者警惕。而昨晚栋梁新材(22.880, -0.63, -2.68%)发布公告称,截至10月31日,恒大人寿大幅减持栋梁新材4.3%的股份,且已退出公司前十大股东。恒大人寿的连续动作很可能进一步引发投资者对前期爆炒个股的警惕。
总体观察,外围市场虽然持续下跌,欧洲股市连跌8天,但并未对A股形成大的负面影响,表明A股抵御外围市场波动能力正在增强。另一方面,沪深两市成交量再次放大足以说明市场其实不“缺钱”。技术上,股指盘中放量拉升,盘中突破新高,上行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11月份的股市或许面临着比10月份更好的赚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