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7月23日上证综指最高点与2008年最低点相比实现翻番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继续保持“牛气冲天”的态势。当下的这波行情,充满了激情,甚至显现出了亢奋的情绪。应当说,这轮牛市行情的兴起,并非毫无缘由。昨天四川成渝首日上市A股,收涨202%,超过80%的换手和盘中翻倍的升幅,又让人们看到了曾经熟悉的“疯狂”的味道。中国股市仿佛正经历一个轮回。2006、2007年的那一轮牛市记忆尚还灼热,转眼就是冰凉刺骨的熊市体验;7月27日,沪深两市延续上周强势,双双上扬,创出反弹新高,沪综指则站上3400点。
从宏观政策角度看,高层一再强调,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不变,市场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充足;从中国经济的走势看,已经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支撑起了做多的动力,全年“保8”的目标可如愿实现,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虽仍以投资的贡献为主,但消费需求的贡献比预期要好,如果外部环境得以改善,出口的贡献率也将提升; 投资风险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累积。资本市场制度的变革与产品的完善,将有益于降低新兴市场“暴涨暴跌”的风险。这个时候,“博傻”气氛又浓厚起来,过去的故事开始重复,总有一些投资者深信有人比自己更傻,击鼓传花,并等待下一棒来接。
从上市公司的业绩看,不少企业正在陆续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相当一部分公司发布了业绩同比大幅上升或亏损同比减少的公告。信贷资金炒股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而不能陷入以往一再出现的那种“猫鼠游戏”中。在这个意义上,有必要提醒投资者,特别是那些缺乏投资经验的中小投资者,切不可只看到新一轮牛市美好的一面。过去的经验一再表明,市场的残酷或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个阶段表露无遗,涨得越高,落得越重。
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宜选择稳健平衡的策略,而不能动辄运用抵押房屋、民间高利贷融资、向亲朋好友借贷等非常规的方法,急切欲想谋取超高额利润;投资者还要在股市投资与现金储备、固定回报产品、保险等多种品种中保持一个起码的平衡,而不宜用“毕其功于一役”的态度豪赌于股市。否则,一旦市场迅速下行,很多投资者往往难以承受资产急剧缩水、财富迅速重新洗牌的打击。其实,唱多与唱空股市都不是本报的任务,我们的希望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固本强基,公开透明,尤其是对中小投资者公正公平。业内呼声较大的股票发行备案制度,当应适时推出,助力股市直接融资;又如,几年前管理层便称推出时机“日趋成熟”的股指期货,也应真正进入问世的“倒计时”阶段。
就在上个月,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海运(集团)公司被查出共违规挪用银行贷款44.6亿多元,用于证券市场和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少数人的财富积累来自于暴涨暴跌(所以他们希望市场信息和市场情绪都走向极端化),但大多数投资者的财富积累要靠常年稳定的回报率(这在客观上要求市场走势更加平稳),正因为不愿意看到以大多数人损失成就少数人暴富的情形,我们要对投资者说:发热要有度,不可过度,不可狂热!
还应该看到,股市指数不断攀升,一方面,市场投资风险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市场进入上涨通道之时,往往也是改革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影响市场的因素如此之多,包括很多投资者深信不疑的对某些特定节日的猜测性解释,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甚至左右市场。于是,股市与楼市资产价格联动上涨,且短时间里还很难看到剧烈调整的信号。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之下,各路资金纷纷进入市场,一路抬高股指。或许市场在未来一阶段将继续沿袭上涨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股市不存在泡沫不断集聚的风险。
在人人都希望市场大牛的情况下,提醒股市有风险,似乎颇有些不合人情。有业界人士戏言:所谓牛市,就是你难以看懂,难以借助理性逻辑和方法论得出清晰答案的市场。尽管一些分析已在探讨3500点是否为一个坎,是否可能出现比较大的震荡,但更多集体性的情绪则是洋溢着乐观的气息。而在大盘指数不断上扬的过程中,投资风险也在逐步增大,尤其对于新入市的中小散户而言,要想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恐怕无法回避高投资风险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