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积分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新能源车迎平价时代。双积分制的推出表明,相关部门逐渐从行业需求主导者,转变为行业发展引导者,为新能源汽车在生产端提供动力,利好龙头企业强者恒强。经过测算,考虑积分政策带来的成本转移,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基于一定假设,预计到2021年电动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低于燃油车,到2025年电动车购置成本将低于燃油车,经济型优势显现。
双积分政策在供给侧的激励及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不断增长的内在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总量持续稳定增长。总体而言,2018年全年销量仍有望较快增长,全年有望实现110万辆产销量水平,相应带来电池消费量增长30%。2019年积分制开始执行,消费级新能源车型大量涌现,销量增速提升。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2018年至2020年我国新能源(7.31 +0.27%)汽车的产量可达110万辆、158.6万辆、233.2万辆。
伴随各地未来可能的充电桩建设热潮,设备提供商有望最先受益。据测算,未来3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可达387亿元,设备厂商利润增长可期。中长期来说,充电桩运营市场有望成为产业链下一个投资热点。由于政策加码,短期运营商有望依靠补贴扭亏为盈,而随着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增值服务持续开拓,平台化运营取得成效,一批优秀的运营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并从市场中获取丰厚收益。
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四部委近日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了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新标准。新的补贴标准不再把续航里程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唯一考量因素,而是由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系数、能耗调整系数综合决定。
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上月12日正式落地,新政的关键词是提标准、降补贴。为减缓市场波动,避免产销数据大幅跳水,新政设置了4个月的过渡期。
通知从2018年2月12日起实施,但规定2月12日至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老标准的0.7倍补贴。以250-300公里续航的乘用车为例,2018年2月11日以前,车企可以按照2017年标准执行补贴政策,享受4.4万元国家补贴;而2月12日至6月11日过渡期间,这类车型将享受4.4万元补贴额度的0.7倍,约3万元;6月12日过渡期之后,执行新政策,这类车型的补贴为3.4万元,比2017年的4.4万元补贴,要低1万元,比过渡期间高4000元。
我们预计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将增长45%至60%达80万辆左右,新能源客车+专用车的销量仍然可维持20万辆左右的水平,从而带动全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10万辆左右。受乘用车平均带电量增长影响,预计整体电池消费量仍有30%左右增长。
在国补退坡的同时,针对地补未来也可能有调整动作,新版政策明确从2018年起将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在限牌城市,牌照吸引力大于补贴吸引力,消费群体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补贴退坡对新能源乘用车需求影响不大。加之补贴退坡后或将此部分资金运用于充电桩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便利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使用,促进使用新能源汽车出行的意愿。
上游:钴仍是重点锂看价格和估值
就钴而言,政策引领新能源汽车走高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的技术发展路线,带动三元电池需求持续高涨。作为三元正极的重要原料,预计未来钴的需求依旧旺盛。在供需偏紧的格局下,我们预计未来钴价走势将依然坚挺。
就锂而言,考虑到国补调整给予2018年上半年的缓冲期,叠加2017年四季度下游企业主动减产去库存的因素,去年较高的动力电池库存已得到较好缓解。而今年下游整车产销量增长有望带来动力电池行业生产恢复与产量增长,并带来对碳酸锂需求的提升。
供给方面,根据对国内外主要盐湖提锂公司扩产计划的统计,我们推断2018年碳酸锂供给端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短期较难出现明显增加,而未来盐湖提锂产能的实际释放效果仍有待观察。在下游需求的推动下,我们预计2018年碳酸锂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建议关注锂和钴行业相关标的,关注三元钴前驱体的合纵科技(19.61 停牌)。
下游:政策加码充电桩有望迎来建设热潮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及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将成为未来充电桩行业上行的主要驱动因素。具体来说,根据至2020年建设480万个充电桩的目标,各地相关部门充电桩建设规划和优待政策陆续出台,地补调整由购车端向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端倾斜,是助推充电桩行业上行的主要政策因素。而当前4:1的车桩比加之新能源汽车未来持续增长引发的对充电桩配套建设的迫切需求则是驱动行业持续上行的根本动力。
短期而言,伴随各地未来可能的充电桩建设热潮,设备提供商有望最先受益。据测算,未来3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可达387亿元,设备厂商利润增长可期。中长期来说,充电桩运营市场有望成为产业链下一个投资热点。由于政策加码,短期运营商有望依靠补贴扭亏为盈,而随着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增值服务持续开拓,平台化运营取得成效,一批优秀的运营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并从市场中获取丰厚收益。相关公司:充电桩设备技术核心厂商金冠电气(27.30 -0.62%)、科士达(16.08 +0.50%)等;充电桩运营核心厂商特锐德(13.48 +2.12%)等。
中游:补贴下调背景下关注中游预期差
从需求端来看,我们认为2018年补贴调整不改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趋势,因而中游电池及电池材料总体需求不减。
电池方面,价格下行使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大型电池企业绑定下游优质整车客户,尤其是A级乘用车供应链,随着乘用车的产销增长,将有序扩产满足客户需求,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愈发明显。
三元材料竞争格局较为松散,第三方正极企业向上游合作布局有助于形成成本优势、维持盈利能力,同时绑定下游电池客户获取市场份额将可获得较大业绩增速。同时,高镍三元符合政策引导方向,优先布局高镍三元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
隔膜领域,干法隔膜性价比凸显。在电池组售价下行趋势下,电池厂迫于盈利压力寻求降低成本,而干法与湿法涂覆隔膜价差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干法隔膜性价比优势凸显,部分龙头电池厂商已经开始切换回使用干法隔膜。同时,我们看好新能源汽车配件发展势头,新能源汽车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的主要零部件及其成本构造带动了相关汽车配件的需求爆发。相关公司:中游看好电池、干法隔膜和电解液的龙头国轩高科(20.92 -0.29%)和天赐材料(45.65 +0.88%),关注星源材质(27.65 +3.64%);同时继续关注汽车电子领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