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泰安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月19日,2019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企业家中山峰会在中山举行。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广东泰安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月19日,2019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企业家中山峰会在中山举行。图为主题演讲现场。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广东泰安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近日举行的中山市青年创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就职典礼上,现年37岁的温奕亿当选为协会会长。作为“新中山人”,籍贯广东揭阳的温奕亿,10年前与创业伙伴成立了广东泰安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安科技”),从中山开始创业之路,公司也从中山本土的一个“小作坊”逐渐成长为一个颇具规模、业务范围遍布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山创业青年如何在创业浪潮中脱颖而出走向世界?而中山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又为青年企业家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要素?在2019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企业家中山峰会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超500名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者齐聚中山,畅谈年轻企业的发展之道。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名青年创业者,他们当中有曾在念大学时期就以技术引发网络“围观”的中山“网红”,有中山本土的“90后”,也有从外地到中山创业的“80后”。

在他们看来,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山,在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未来,进一步强化与周边城市创新要素流动、合作共建更高端的创业孵化平台、实行更为开放的人才政策,或许是他们眼中提升中山创新创业环境最为关键的几个关键词。

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廖瀚

通讯员 潘丽 麦惠津

初创

从0到1,他们选择了“曲线创业”

“90后”“标准哥”“创业者”……中山市青年创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岚锋创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岚锋创视”)创始人刘靖康的身上带着许多“标签”。

这个1991年出生,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学时在互联网圈里便小有名气广东泰安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用7000张同学的照片做出了南京大学各院系“标准脸”,引发网络围观广东泰安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他根据360董事长周鸿祎接受采访时的拨号声,通过技术分析破解了周鸿伟的手机号码,成为一时热闻,也收到了周鸿伟、李开复等企业家的入职邀请。

但刘靖康放弃了多份入职邀请,2014年,他选择了自主创业。

如今,刘靖康已成长为岚锋创视的创始人,他突破技术壁垒,着眼全球市场,喊出了“人人都是VR摄影师”的口号。目前,岚锋创视主要生产、销售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其全景相机不仅可以实现拍摄时的360度全景呈现,还可以支持虚拟设备观看,实现身临其境的现场观感。

“我觉得我们的产品市场非常大,主要看好几个方向:第一是旅游时游客需要全景的工具去表达现在所经历的场景;第二是运动方面,运动员有时需要可以穿戴在身上的VR设备;第三是新闻媒体行业,新闻讲究还原现场,VR相机就是最好的工具;第四就是在经历人生重要时刻时,例如结婚,新人会很愿意进行全方位的记录。”说起自己公司的产品,刘靖康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介绍起来滔滔不绝。

谈及青年创业,刘靖康颇有感触。大学期间,他曾信心十足地带着自己开发的视频内动态植入广告技术——xAd前去参加路演,但结果却让他哭笑不得:投资人欣赏他的技术创新,却也不看好他的“孤军奋战”和产品的市场推广。

创业无门,他选择了“曲线创业”——加入别人的创业项目,以最低成本学习的方式,了解创业的整个过程。他加入了两个创业项目——“超级课程表”和“大学助手”,而后退出自己组建团队重新创业。

刘靖康说:“我觉得这对于青年人创业,尤其是有创业想法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个可以借鉴的途径。现在创业失败率太高了,与其顶着风险一根筋地去创业,不如提前体验创业,在别人的创业公司里了解情况,帮别人‘打怪’助自己‘升级’。”

巧合的是,中山市青年创业协会理事、中山市环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环创企业”)创始人李骥与刘靖康有着相同的想法和创业经历。26岁的李骥也是个“90后创业者”,是中山大涌人。2015年李骥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于中山市南区办事处工作了一年,此后转去一家环保评估机构工作了近一年,后借着政策红利和家人的支持出来自主创业。

买书、上培训班,再加上在环保评估机构的工作实践,李骥从一开始对环评行业的一无所知,到现在成长为一家环评企业的创始人,他也十分认同“曲线创业”的路子。

“创业之初谁都会迷茫,尤其转行创业更是困难。先借助一个平台了解相关行业的情况,对于有创业想法的青年,是个不错的参考方法。”李骥说。

发展

从1到10,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性

10年前,从一家小工厂起步,温奕亿和创业伙伴们用了10年的时间让泰安科技业务扩展到全国,发力汽车零部件领域,与国内多家汽车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一开始从零起步,资金全靠自筹,技术问题也是团队自己解决。” 温奕亿认为,年轻企业在初创时期,往往徘徊在生存期和成长期之间,会面临比较艰苦的局面,只有突破了这个阶段,才有可能走向更高水平。

“白手起家”的经历让温奕亿对青年创业有自己的理解。“创业者需要做好市场调研,搭好班子定好目标,然后去做市场,这是常规步骤。但在实践中,并不是说我要把这些要素全部准备好了再去创业,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创业状态。”温奕亿认为,青年企业家应该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性,不要给自己太多束缚,在技术定位和商业模式上做过多的先期设定。“不能说我缺了什么就做不了了,就不敢干了,这样就会把自己框死。”

刘靖康则表示,年轻人创业如果需要动用父母积蓄,创业失败会影响家庭生活情况的,一般不建议立即加入创业大军。

“90后创业者数量并没有变少,只是社会的关注度变少了。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做前期的市场调查,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以及产品的核心市场竞争力究竟在哪里,重要的是要衡量自己能否承受创业失败的后果。”刘靖康说:“从来没有什么困难能让人一夕之间成长,人总是在遇到困难,在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成长。等到回首往事时,才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创业也是如此,不要太过奢求一蹴而就,要有所思考,要一步一个脚印。”

回首大学期间创业时的“孤军奋战”,刘靖康现在更注重团队协作。如今,岚锋创视有300多名员工,六成是研发人员,2016年至今已有60多项专利获得授权。该企业的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去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美元,今年春节完成了C轮融资,已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科技型企业。

机遇

区域融合发展为企业跃升提供良机

身为中山本地人的李骥,选择在自己家乡创业;同是中山人的刘靖康则跑到了深圳创业,将公司部分业务放在中山;而作为新中山人的温奕亿,已在中山扎根。这三名青年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中山青年企业家群体。如今,他们正成长为具有大湾区视野的新一代企业家。

对于年轻企业来说,所在区域所能提供的成长要素,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基础。10年前,温奕亿来到中山创业,便是看中了中山的经济和工业基础。“中山本身有较好的经济和制造业优势,每个镇各具特色的制造业,经济活跃度很高。”

对李骥而言,中山的特色产业如红木、五金、塑料磨具等,为他在环保评估方面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去年,他创立的环创企业服务了70多家企业,营收额约500万元。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中山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但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还是要循序渐进,要慢慢汇集人才。抓住湾区机遇就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也是不现实的。”李骥说,未来,环创企业的发展情况足够好的情况下,该公司将考虑不再只做环保评估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有可能往上游产业链走,自主生产、销售环保设备。

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创业环境、政策配套,是一座城市可以提供给年轻企业的成长要素。温奕亿认为,中山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山是一个拥有地域优势的地方,对接澳门、香港、深圳都很方便,并且政府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很大,给青年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然而再好的创业土壤,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相比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山经济在外向力上略有不足,年轻企业应有进一步走出中山,对接大湾区的勇气。温奕亿认为,目前中山有许多新一代的青年企业家很有想法,也很有创新能力,但仍需要对外学习,提升自身的眼界和格局。“年轻企业走出去,去向全国或全球布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温奕亿说:“在政策与平台较为完备的前提下,政府可以为青年企业家提供更多的培训和互动,提升青年企业家们在思想上的格局,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

选择将公司落户在深圳的刘靖康,如今每个月都要在深圳、中山两座城市之间来回奔波至少两趟:“我的家人在中山,总是要回家看看的,开车两地往返时间也不长,挺方便的。”深中通道的加快建设,让刘靖康对中山的未来发展有所期待:“未来,往返深圳、中山两地将会更加便利,我可以预想到,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和人才到中山落户。”

在刘靖康看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取决于人才的净流入情况,如今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一个城市工作,在另一个相邻的或者往返便利的城市居住。

挑战

如何留住人才成企业发展关键

如果说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创业环境、政策配套等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原材料”,那么人才就是这些要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想要利用好这些要素,人才的催化作用不可或缺。

温奕亿认为,相较于广深等一线城市,中山在人才吸引力上确实有待提升。“一些高等院校的高材生,可能会不愿意到中山来。”但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加速人才流动,为中山带来一轮人才浪潮。“未来中山的人才问题不会太凸显。”此外,从自身经验出发,温奕亿表示,初创型企业在解决人才问题时,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和方式,如期权激励等,不拘一格留住人才。

刘靖康则表示:“人才和企业是相互吸引的,对于我们公司而言,招聘人才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留住人才,尤其是像我们这种科技型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实在太大了。”

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了包括刘靖康、李骥在内的企业家的共同困惑。李骥的环创企业于去年1月份创立,坐落在中山市南区。目前,环创企业团队共有7人,其中包括3名工程师,主要经营环境评估、工程技术、安全生产咨询等业务。

对于环创企业这样的初创公司,李骥对人才问题也颇为头疼。“公司一直有在招聘人才,也有人过来面试。”李骥表示,找到合适的人才不容易,留住人才更难,他也十分担心人才流动性大的问题。

事实上,中山在吸引人才方面已经下足了功夫。2012年,中山市率先实践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2014年正式命名为“中山人才节”,创办了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人才之夜”文化沙龙,为中山引入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统计数据显示,中山连续五届人才节共举办60项专题活动,共吸引29名院士、超百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和15.8万名海内外人才齐聚中山,签订了包括引进院士团队的264个人才合作项目。

这在刘靖康看来,还不是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用高薪水聘请博士、专家,很多企业和城市都有这个实力。一个优秀的专家,可以为企业发展、城市规划起领头作用,但一个好‘将军’也得有‘兵’可带。我认为解决人才问题关键在于留住企业管理层精英和业务骨干,这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旦这些人才流动性大,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刘靖康说。

■关注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环境

将进一步完善

毗邻港澳,中山与港澳交流频繁。

近年来,三地青年创新创业合作深入推进,其中中山与澳门两地的青年交流已成常态。据了解,为加快推动粤港澳三地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合作,中山已于去年底成立了由镇区和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专项小组,重点推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布局,为港澳青年在中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而在今年中山投资经贸洽谈会签约的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中山)项目,则打造成为(香)港中(山)科技和产业发展“双向”对接通道,未来将促进香港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深入了解中山,加快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并协助香港企业开拓内地和海外市场。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协议》,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政府批准广东药科大学《省市共建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政府将重点支持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与中山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技术转移中心)、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围绕健康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中山创新平台构建适应区域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平台,打造广东省内首家中外高校合资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健康医药产业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孵化器。

当前,中山正谋划以中山市易创空间孵化示范基地为核心,重点建设翠亨新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并在全市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社会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形成“1+1+N”的平台体系。其中,中山将大力建设翠亨新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以结合新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加快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对接,提升创业项目质量,加快创业成果转化。